吴晓鹏|吴晓鹏:底层逻辑从未改变( 四 )
其实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只是卡脖子和持续创新方面,还有基础品质。我们是建筑业大国,能力和水平都很高,但下雨后的城市路面,不知道为什么常有一片一片的小水坑,走路还要绕着走,这在发达国家没怎么见过;还有城市中不积水的桥洞、不坏的窗户、耐用的笔芯,都是普通老百姓对制造业品质的诉求。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日益匮乏,农用植保无人机在农村快速流行。行业某头部企业今年3月刚刚完成了一轮融资,估值接近100亿元。但是新推出的机型连续“炸机”,5月份在东北地区的主力机型更是出现大规模故障,在农忙时节抢工关键点,伤了农户的信心。急功近利和扎实的制造业精神不符,不知道这是不是整个行业都应该共勉的问题。
我们看到,国家在全力以赴的转型发展。2017 年后制造业ROE明显领先于整体A股,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不断优化,而杠杆率已微降低,制造业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内生增长动能而非加杠杆行为了。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已经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3.63%,绝大多数行业过去三年研发费用复合增速保持在10%以上。转型发展,我们在路上。
有规律的红利期纵观人类历史,智人的历史大约是20万年;经济增长这件事情,全世界来看仅仅是250年来的事情;而中国的显著经济增长仅仅是40年来的事情。我的爷爷一辈子在农村种地,他的生活或许和1000年前农民的样子都差异不大。爱迪生发明灯泡是在1879年,其实就是我出生的100年前才开始有了灯泡。所以当经济学家每次用宏大的叙事讨论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时候,我都在想,他们的样本量其实很小。
著名经济史学家安迪森麦丽森曾经做过研究,根据他的估算,18世界下半叶之前的近2000年,全球人均产出的年均增长率为0.02%,直到18世纪下半叶,人均产出开始出现了显著增长。在接下来的140年中,英国的实际产出年均增长率接近1.5%,在德国法国以及西欧各个国家的经济表现都差不多,美国的年均增长率稍低于2%,经济均进入爆发增长期。
更重要的现象是:自1970年起,全要素生产率几乎开始在所有国家减速,法兰西银行的估计,在几乎整个20世纪经济处于领先地位的几个大国,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均显著放缓。
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明人类经济快速增长的红利期是有时限的。之前的快速增长,既是由于自由的观念、工业的革命,但更主要的,也是人类物质社会在从基本为0到1的过程中出现了巨大的“物质启蒙红利”。中国没有在那个时代完成从0到1的提升,是因为没有历史和社会的基础,而改革开放给了我们这种巨大飞跃的历史机遇,让我们使用了物质启蒙红利,当然,现在也使用的差不多了。
对整个世界,物质启蒙的红利都越来越少了。人类一直对物质抱有极高的追求,但整体上的物质追求增速不高了,精神追求、环保和生态、平凡的生活等从未向今天这样具备条件。我们第一次意识到,人类对物质的追求原来并不是无止境的,这也是物质启蒙红利消失的根源。
其实没有什么大变局,先温饱再质量、先效率再公平、先做大再做强,先快速再平稳,依靠需求、技术和管理驱动经济的底层逻辑,从未改变过,只是目前的中国社会向正确方向回归的速度正在提速。每天热热闹闹的社会事件都是调味料,只要坚守正确的事情,就无需波澜、就内心平静。
结语现在的世界信息量太大,少有共识和框架,这段整顿之后,连金钱作为唯一的目标都被纠正了(本来就不对)。停杯驻喉,盛宴散场,是该寻找唯一正确的时候了;转型变轨、红利之后,剩下的只有精耕细作和长期主义。长期主义是对的,但远没有一夜暴富、高速增长对个人和社会的直接驱动力大,因此需要调整调整心态再出发。
推荐阅读
- 银行信用卡|京东白条升级为“白条卡”只是“业务落地”?背后的业务逻辑究竟是什么?
- 王饱饱|新消费时代,品牌增长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 网易云音乐|年度账单:背后的6条底层思考
- 消费品牌|投完100个抖音全案之后,我总结了消费品牌增长的六个底层逻辑
- 商用密码|《安全419编辑推荐2021年优秀网络安全厂商》商用密码应用篇
- 底层|用了两年时间,想明白了运营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沉浸式|腾讯吴运声:“元宇宙”没有外界想得这么热,将聚焦底层技术
- 机床|每年投入超亿元,坚守9年研发底层技术,如今这家公司将家居元宇宙变为现实
- 纵向|"专精特新"企业想成功,底层逻辑是什么?
- 用户群|拼多多拼单返现20元可提现是个坑,运营逻辑何时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