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背后的故事,从来就不是时运不济,而是能力体现

一、王勃的故事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写过这么一句话:
《滕王阁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这话的意思是: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 。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 。
王勃借冯唐与李广的遭遇为自己怀才不济而忧郁,先说说王勃的故事,王勃是唐朝初年一个很有才华的文学家,6岁就能写出流畅的文章,9岁时就能写文章纠正颜师古《汉书注》中的错误,16岁参加科举考试就中选,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是当时朝廷最年轻的郎官,活脱脱一个神童的形象 。
王勃想进入仕途的功名心非常强烈,曾经通过他人给唐高宗写了一篇叫《乾元殿颂》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辞藻华丽、文笔流畅,唐高宗看过之后赞不绝口,连称当时仅16岁的王勃为奇才,所以王勃年纪轻轻就能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三人合称为初唐四杰 。
王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背后的故事,从来就不是时运不济,而是能力体现
文章图片

后来汉文帝还召见冯唐,责备他:为什么当众侮辱皇帝?难道就不能私下说吗?结果冯唐又来了一句:我见识浅薄不懂得忌讳回避 。弄得汉文帝无话可说 。
后来汉文帝又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和李牧呢?
冯唐说道:李牧能够打胜仗,是因为君主给予李牧很大的权利,将领在外作战不受君命左右,有奖赏士兵的权利,李牧把征收的赋税都用来奖赏部将,朝廷也不干预,并且信任李牧,部将英勇作战,所以李牧能够成功 。而赵王迁听信郭开的谗言,不信任李牧,并杀死了李牧,所以赵国灭亡 。
现在云中郡守魏尚的做法跟当年的李牧一样,他只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多报了杀敌数量,而且只差6个首级,不应该罢免他的官职,这是陛下法令太过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的原因,所以说陛下不用能重廉颇、李牧,我很愚蠢,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 。
王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背后的故事,从来就不是时运不济,而是能力体现
文章图片

冯唐是把汉文帝不能任用廉颇、李牧的原因归结为法令严明、奖赏太轻,这实际是在夸奖汉文帝,所以汉文帝听了冯唐的解释后,很高兴,不仅让冯唐作为使节去赦免魏尚,而且升了冯唐的官,提拔冯唐为车骑都尉 。
冯唐还是有些本事的,能把皇帝生气的一件事,说成了皇帝高兴的原因,不仅让自己免于责罚,而且还升了官,这就是冯唐的能力,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时期,冯唐还做过楚国的国相,不久又被免职,原因不明,估计是年龄太大了,汉武帝时期,冯唐都90多岁,还被人推荐为贤良之士,但因为他年龄太大,没有做官,汉武帝让冯唐的儿子做了郎官 。
这就是冯唐的一生,冯唐易老这个成语本意是说冯唐很容易老去,一般是为了衬托下一句话来提升语气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冯唐一生没有被重用,想想冯唐60多岁还在做郎官,郎官是官宦子弟进入仕途的第一个官职,一般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担任,如果一个人五六十岁还在做郎官,只能说明这个人也许时间和运气不对,也许没有才能,也许有其他原因 。
冯唐被提升为车骑都尉时,已经算是重用了,车骑都尉是管理中尉和战车兵的,中尉又是管理京城禁卫军的,这个官职不小了,后来冯唐还做了郡国的国相,已经是二千石的高官,所以说冯唐老了以后才被重用,也有说错过了最佳做官时间的意思 。
王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背后的故事,从来就不是时运不济,而是能力体现
文章图片

三、李广的故事
李广是一个悲剧人物,如果用几句话来总结李广这个人,应该是这样的:李广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将领,个人武力突出,但作为将领打仗却是不合格的,与三国时期的吕布有点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