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背后的故事,从来就不是时运不济,而是能力体现( 二 )
李广出身将门世家,先祖是秦国大将李信,就是那个率领20万大军灭楚的秦将,李广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在汉文帝时期,以郎官身份跟随皇帝参与攻打匈奴,斩杀不少匈奴首级,汉文帝曾经这样评价李广:
可惜啊!你没遇到好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汉文帝说这话就是恭维的成分,刘邦时期因为功劳封万户侯的只有三个人:曹参、萧何、张良,曹参最多,10600户,萧何和张良都是10000户,李广的水平能达到或者超过曹参、萧何、张良三人吗?肯定不能,李广就算生在刘邦时代,能跟樊哙一样就不错了,樊哙是5000户,所以说汉文帝这话就是恭维李广的 。
李广给汉文帝的感觉就是勇猛善战,但是汉文帝时期,基本上没啥战争机会,李广没有表现才能的机会,汉景帝时期,李广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李广在昌邑城下,夺取了叛军的军旗,这可是大功一件,凭借这个功劳,应该可以封侯 。
文章图片
但是李广却在私下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他李广是朝廷派来平定七国之乱的将领,却在私下接受梁王的将军印,这等于是李广从朝廷的将领跳槽到梁王那里,这就犯了错误,原本可以因功封侯的李广,结果啥功劳也没有,错过一生中唯一一次封侯的机会 。
汉承秦制,汉初的爵位主要来自3个途径:
一是来自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立有战功的异姓王及143个列侯,这些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但如果你没有儿子,或者犯了法,爵位就会被收回 。
二是分封的皇族及外戚,因为血缘接近而受封的,没有战功也可以封 。
三是靠战功获取爵位,与秦朝类似,但也有不同,秦朝是军功爵位制,汉朝也是,但有所不同 。
李广不是功臣之后,没有爵位可以世袭,也不是皇族外戚,没有爵位可以分封,只剩下一条路,就是靠军功封侯,自从吴楚七国之乱后,李广就再也没有立过军功,不仅没有军功,而且对匈奴作战,几乎都是输 。
文章图片
来看看李广后来对匈奴作战的战绩有哪些:
1、汉景帝时期,派了个宦官到李广的军队监军,这个宦官带了几十个骑兵遇到了三个匈奴的射雕手,结果三个匈奴人把宦官身边的骑兵都射杀了,宦官也被射杀,于是逃回来让李广为他报仇,于是李广率领一百多骑兵追击那三个匈奴射雕手,被匈奴大部队包围,最后李广靠临危不乱,安全回军 。
李广这一行为没有战功可言,因为这是私下的报复行为,不属于国家的对外作战,身为主将带领一百骑兵脱离大部队,这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行为,万一李广回不来,他的军队连主将都没了,如何作战?所以说李广不适合做将领打仗 。
【王勃|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背后的故事,从来就不是时运不济,而是能力体现】2、马邑之谋时,李广是骁骑将军,但是最终匈奴识破了汉朝的计谋,把大部分撤走了,所以马邑之谋失败,这是汉朝整体的失败,李广也没有军功 。
文章图片
3、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出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四将各自率领一万骑兵出战匈奴,四人是同等的条件,这也是卫青第一次率军作战,最后四支军队中,只有卫青立有战功,俘虏了匈奴700人,被封为关内侯 。
这次的战争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汉朝第一次主动反击匈奴,以前从来都是匈奴攻打汉朝,汉朝被动防御,这一次汉武帝改为主动出击,而卫青也是天生的将领之才,第一次出战就立功封侯,公孙敖阵亡7000人,失败而归,公孙贺没有损失也没有功劳,相当于出去旅游一次,无功而返,李广全军覆没,就连李广本人也被俘虏,最终李广找了个机会逃了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