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摇头晃脑的自嗨,着实让人尴尬

编辑导语:企业在做品牌营销时,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而不是依循固有的经验进行营销投放。其中,客户需求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方面,品牌的渠道投放、营销推广都不能脱离最终目标客户需求。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品牌营销与渠道投放等问题进行了总结,一起来看一下。
客户|摇头晃脑的自嗨,着实让人尴尬
文章插图
欢迎查看产品篇《在产品面前,品牌算个P》。
文章目录:

  1. 品牌营销的先后顺序;
  2. 渠道投放的千企千面;
  3. 需求指引渠道内容。
模仿是人类的天性,看到TO C的事件营销一波未停又波又起,各种创意轮番上演实力刷屏术。
部分耐不住寂寞的TO B企业依靠假想与猜测,一厢情愿地向客户发出狂轰滥炸的内容炮弹。最终靠砸钱买渠道收获得了一串漂亮的数据,但是客户并不为产品买单。
品牌营销的目的是使企业增长,华而不实的渠道数据更像是一种满足虚荣心的精神产物。
一、品牌营销的先后顺序品牌营销有先后顺序,顺序错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失败的。
之前听说某家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就非常喜欢搞企业文化建设,企图用打鸡血的行为来掩盖业绩增长上的无能为力。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掩耳盗铃式的形式主义,只要企业不能满足员工的基础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富余,请再好的培训讲师,建再多的文化墙,组再多的团建局,也免不了所有人在配合公司演戏的虚假现状。
看不到盼头,就不会认同企业,更不会有凝聚力。大家不过是在骑驴找马罢了!
这家企业当务之急应当是解决市场端和产品端的问题,这个才是重点,企业文化是次要。一重一轻对应的是一前一后。
企业进行品牌营销时同样如此,一定要排个先后顺序。
  • 做这场营销活动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价值主张)
  • 解决谁的问题?(目标客群)
  • 他们存在着什么样的即时痛点?(市场需求)
  •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产品/服务)
  • 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客户知道我们并与他们建立互动?(传播渠道)
  • ……
习惯了路径依赖后容易按经验、凭感觉做事,加上在这个快时代下,认同先下手为强的理念肯定不会吃亏。哪个渠道火、流量大就先把渠道铺开再说。
前段时间孟晚舟回国的话题热度高涨,就发现一些企业生硬又尴尬地地蹭了个“晚舟归来”的热点。企图用这种方式向外界传递企业的爱国情怀及中国制造的匠心品质。
说白了,这种热点蹭好了是故事,蹭不好就成了事故,蹭的不好不坏的就沦为茶余饭后的笑话。
现在的营销环境越来越差,转化效果大不如前是事实,但会不会还存在着其它的因素加剧了这种现象?
比如抓错了重点,整了一出热火朝天的自嗨独秀,与客户完全是割裂的,所以无法让客户感同深受,引发共鸣?
  • 拍摄的宣传片都是自嗨式的宣传,这种宣传片连企业员都不愿意看,客户又怎么可能去看?
  • 展会现场搞形式创新,导致喧宾夺主,除了一堆人挤在展位前拍照外,有多少人知道你们的产品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 密密麻麻、生涩难懂的文字,这种画册又怎么会有吸引力?
  • 网站作为公司对外的第一张名片,一个普通、平庸、毫无创新的企业网站又怎么能让客户觉得你们值得信赖?
  • ……
营销环境变差的另一面,是我们所面对的客户对体验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渠道投放的千企千面“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TO B营销除了要紧跟渠道形式的创新与变化外,还得应对客户需求的时刻变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