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流量为王已经过去,体验经济的时代正在到来
编辑导读:如今消费市场的变化很快,时不时就有一款新的消费品牌出现杂大众面前。它们的套路往往是通过营销博得知名度,但是因为产品质量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流量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体验经济的时代正在到来。本文作者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章插图
近期,从娱乐圈刮起的这股龙卷风让不少人震惊。从演员某爽逃税,到某凡被批捕,再到某瀚4个月内从爆火沦落到被封杀……流量明星已然走到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直以来,娱乐圈的流量明星都有“德不配位”的争议,眼下,无论是从国家网信办开展的“清朗·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专项行动,还是从流量明星接连“爆雷”、影响众多品牌和作品的现象来看,靠流量制胜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式——实际上,这个结论早已在其他领域有了更为明确的验证。
文章插图
数据显示,95%的新品在上市9个月内就宣布失败,而每个项目的亏损金额在100~5000万元不等,从产品发布计划到顺利上市的周期和惊人的投入产出比来看,这个数据足以让资本市场警醒。据《蓝鲨消费》统计,在新消费领域,自今年6月以来,投资新消费的资本大大缩水,8月份的新消费投融资事件只有127起,环比7月153起,回落17%。
以流量打爆市场的套路已经失去魔力。无论你是品牌方还是消费者,都在合力共造一个全新的市场。
一、新消费品牌=新装“脑白金”?在微博,#跟风买过最后悔的东西#话题获得了超3224万次的阅读和近7千次的评论,明星同款但不适用的口红、销量第一的粉底液、口感不佳的速溶咖啡、难吃的非油炸薯片、形同鸡肋的美容仪、无效的功能性软糖……无数你曾在小红书、抖音快手、淘宝直播里看过的商品出现在视频和评论中,引发一连串的“拔草”效应。
文章插图
如果细心观察,你或许会发现,如今的新消费品牌已经“变味”了。
从广为人知的“营销三板斧”开始,很多新消费品牌走进了流量的怪圈——毫无疑问,在这样的饱和投放式打法下,品牌打开市场不再艰难,但是,这个市场的打开与以往我们所熟知的“品牌知名度”相距甚远。
如果一个新消费品在一段时间内减少广告投放和流量后,它还能保持稳定的营收,说明品牌已经打出了一定的影响力;如果流量一停,业绩和营收立马大幅下跌,说明它还只是一个“新”消费品。
事实上,新消费在资本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其营收数据不理想,花大价钱广投广告、吸引流量,结果却是巨亏。
一片红火的GMV之下,是低到可怜的复购率、接连出现的“拔草”反馈,和ROI极低的效果。没有持续的良好口碑促进销售额的增长和维持稳定的复购率,用流量铺开的市场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
快手成立于2011年,小红书是2013年,抖音则是2016年……这些社媒平台不断崛起、影响力持续扩散的2011-2017年是流量的红利年份,获客成本最低只需几毛钱。
在这段时间内崛起的新消费品牌尝尽了流量的甜头:
一方面,依靠低投入的饱和投流打法迅速起家,用高曝光度和洗脑式营销全方位无死角地触达消费者,从而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抢占市场——是的,这是新时代“脑白金”的还魂;
另一方面,对市场的快速占领让品牌的GMV飙升,得以在短期内成为细分领域的头部品牌,以惊人的增长为筹码,超出品牌本身的高估值成为了创业者对资本顺理成章的索要。一旦有一个资本看中,不用担心,后续的资本就接踵而至了。
推荐阅读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clv|如何选择小众赛道?先对消费者进行价值评估
- 消费者|消费者哪些权益受法律保护
- 到店消费3.0时代,如何留住实体店消费者?
- 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下单付款成功不发货“十荟团”运营主体被重罚30万元
- “听不懂人话”的客服,消费者怨声载道,企业为啥却爱得不行?
- 腾讯|流量稀缺,协作工具产品如何实现用户增长
- 消费者|同一款的衣服,拼多多和淘宝相差了35元?网友:全都是套路
- 刘强东|刘强东想不通为什么网购消费者喜欢用淘宝,而不是京东呢
- 大商家|“内容为王”的春天即将到来,做电商的最好先看看淘宝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