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快递界的王者,UPS是如何炼成的?( 三 )
兼并扩张从业务转型到自营航空,UPS的发展过程,就像一部兼并扩张史。
长年累月的运营,使得UPS全球大多数地区建立起了国际业务网。这意味着企业每天要为超过100万个固定用户,递送近1150万件包裹与文档。庞大的业务量,意味着如果不尽快开发新技术,UPS根本不可能在保证效率与价格基础上,承担如此庞大的运输量。
1988年,UPS通过收购两家技术公司开发出了一套系统,该系统能够使发运者通过计算机屏幕沿发运线路追踪每一台运送车辆,并且通过一套车上设备来调控发动机以帮助UPS的车辆避免故障。而UPS的技术人员也开始开发与联邦快递相类似的自动包裹跟踪系统。
紧接着在第二年,UPS投资了8000万美元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连接UPS全球计算机网络的计算机和电子通讯中心,1991年,UPS开始了一次大胆行动:通过开发DIAD来超过联邦快递的信息系统能力,把竞争推向高技术领域。
在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UPS在新技术上的投资已经超过110亿美元,并且还在以每年10亿美元的速度继续增加着,包括信息主干网的建设、PC机和手提电脑、无线通讯及移动数据交换系统的建设等。
当时媒体评论称,“今天的UPS已经不再是一家有技术的卡车运输公司,而是一家有卡车的技术型公司了。”但UPS并没有止步于此,1992年,在提出供应链管理后,UPS开始扩大范围并侧重于一个新渠道:即服务。
在UPS管理层看来,公司在运输和包裹追踪方面的专长,可以定位为“全球商业的促成者”,并力争成为组成商业的“三股流动力量”(即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服务性企业。转型服务性企业并不容易,但UPS选择的方法很简单粗暴:不断收购现有的公司,以此来创建出先前并不存在的新服务。
上市之后的UPS,通过收购货车运输和航空货运、零售发运和商业服务、海关报关以及金融和国际贸易服务的玩家进一步扩大了它的业务板块:通过收购飞驰,UPS拓展出货运代理业务,通过收购MailBox、Kiala NV、i-Parcel,UPS发展出了电商服务,通过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UPS延伸出了供应链金融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从单一的货物运输玩家,变成了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供应链巨头,UPS用了25年。回到当下,UPS正忙着打造投入40亿美元的“智能物流网络”升级计划,可以预见的是,UPS的传奇之路还将继续。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
- 安全风险|苹果将出席白宫会议讨论开源软件的安全风险问题
- 价格战|快递集体"春节不打烊",究竟是反内卷还是内卷加剧?
- 蚂蚁集团|数字人民币:支付巨头的大考,平台的机会
- 黄莎莎|绿韵碧波庭:女性群体的“中年危机”不应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