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美菜B变:供应链才是生鲜电商的唯一答案


前置仓|美菜B变:供应链才是生鲜电商的唯一答案
文章插图
万万没有想到,电商领域群雄角逐25年,整个格局还不清晰。
生鲜电商,行业症结所在,一个被外界戏称为电商皇冠上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创新了各种商业模式,倒下了数百个项目,烧了几百亿资金,最终还是迷迷糊糊。
从2005年的萌芽,到2012年的小高潮,2016年的大败退,再到2020年因疫情催化下的起死回生,生鲜电商争权夺势几经浮沉,依旧找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B2C模式的首创者易果生鲜倒下,头部公司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虽成功上市,但资本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相比之下,那些面向B端具备强供应链能力的企业,确实凸显出了更强劲的竞争优势,但同样的,无论企业选择自营还是转型平台,还是避不开尴尬的品类规模利润不可能三角问题。生鲜电商的终极难题早已摆上台面,时至今日,谁能解?又如何解?
巨头财经「产业观察」第15篇。
主笔 / 脱落酸
内容架构师 / 静静
出品 / 巨头财经
01 B2C的死结,B2B能轻易解开吗?流量时代,人人都想走to C的路子争第一。
各大玩家前赴后继投入这场零和游戏,不计成本的招人抢人,补贴吸引用户。依靠这套惯用的互联网烧钱打法,生鲜电商得以在短时间内造就百花齐放欣欣繁荣局面。
2021年6月末,B2C企业代表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先后登陆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历经种种搏杀突围,终于拿下生鲜电商第一股的桂冠,但遗憾的是,资本市场释放的好感并没有维持太久。
每日优鲜开盘即破发,当天市值跌去超50亿元。叮咚买菜虽然通过减少IPO募资盘、降低了流动盘,当日收盘微涨0.09%,但截至2021年9月6日美股收盘,股价较发行价跌去超10%。
每日优鲜首创的前置仓模式也一度被认为是生鲜电商的最优解,而同样作为头部的叮咚买菜,也曾被定位成为本地生活接棒外卖的第二战场。投资者选择退出背后有着B2C模式绕不开的“死结”:
死结1:烧钱烧不来用户的忠诚度。B2C模式的生鲜电商,竞争不止,烧钱不停。更要命的是,一个C端的用户,你给他补贴了钱,也不定能换来忠诚度。
死结2:没有从根本上提升产业效率。例如,前置仓模式只是解决了 To C 端的配送难题,并没有解决行业痛点,不可能让企业高枕无忧。虽在流量思维下充分利用生鲜聚客效应接棒外卖成为本地生活第二战场,但现阶段的模式创新仍偏流通下半段,流通上半段的供应链问题依然存在。
死结3:商业模式容易互相模仿,并不具备排他性。无论是每日优鲜前置仓的自来水模式,还是叮咚买菜的食材品类和服务加工,本质上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产品运营的改进,并不具备排他性。两者的行业模式非常容易相互模仿。譬如前者学习了每日优鲜的前置仓模式,后者增加了叮咚买菜的食材类产品品类占比。
或许是意识到了这点,每日优鲜也正在从C到B转型,不仅称要改造菜市场,还称要帮助商户更好的卖菜。那B2B模式会是未来吗?
首先,B2C和B2B模式的生鲜电商对社会和用户都有价值,只是价值不同。B2C的价值是利用高效的供应链完成高质量的交付,B2B的价值是提升餐饮食材市内交付的供应链效率。
其次,这两种模式都面临低毛利高损耗难题。不同的是,B2C模式的履约成本高,需要用进高档产品来填补空缺或提高售价,B2B在供货端,行业龙头不会轻易和平台玩,而需求端的小B用户一旦成长起来,就有可能踢掉平台这个中间商。
前置仓|美菜B变:供应链才是生鲜电商的唯一答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