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美菜B变:供应链才是生鲜电商的唯一答案( 二 )


文章插图
由此,无论市场怎么切入,又如何变换打法,生鲜电商进阶之路都不会轻松。接下来,我们将以深耕供应链的独角兽企业美菜为例,拆解行业B2B模式的打法。
02 对供应链的三个改造,从「困难重重」到「有点曙光」在中国谈农业供应链的整合和改造并不容易。
上游,农户分散在全国各地,每个地方生产的产品、质量、价格都不一样;中游,中间流通环节众多,层层分销,层层加价,再加上冷物流技术不足,生鲜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下游,中国餐饮市场中小商家多,市场难集中,而且每家餐厅菜品差异较大,进货渠道广而杂,不容易规模化,做不到精细化管理。
因为从农户到餐馆,中国的农产品流通一直处于高分散、高损耗,不标准化的状态,当美菜提出通改造生产组织和流通环节提升效率时,得到的更多是类似“模式听起来性感,但实现起来困难重重”的质疑。
资本口味琢磨不定,玩家缺乏意愿投入,7年过去了,美菜供应链变革之路走得依旧又苦又累,但不容忽视的是,“从农业端到餐饮端的产业赋能”抽象概念背后还真不少过人的改造之处。
前置仓|美菜B变:供应链才是生鲜电商的唯一答案
文章插图
改造1、通过发展数字化直采模式,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
面对非标品和货损问题,美菜都直接从源头入手。
一是推行前置预加工计划,根据B端用户和物流反馈,让供货商在产地时就进分拣与包装,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二是采用了以销定采模式,直接对接A端供应商与B端餐饮商户,利用大数据系统准确传达市场需求,避免货不对市。据相关报道,从2016年推出“源头大战略”至今,美菜的直采比例高达一半以上。同时在绝大多数品类上做到了没有多余的供应商赚差价,让利于消费者。
改造2、通过建立冷链物流系统,控制生鲜食材从源头到集散地的损耗率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美菜是少有的从创立之初就自建仓储物流的企业。
仓储方面,截至2020年7月,美菜共在32个城市建立了87个仓储中心,仓储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日包裹处理量超250万件。另外这些仓储还严格按照温度进行了划分,例如有冷冻库、冷藏库、保鲜库、常温库等,覆盖全国的冷链仓配网络。
物流方面,美菜拥有高达1.5万名的司机,高达5000辆的配送车辆,通过自主研发的TMS大数据系统,公司还能计算出每天每车的货品承载量,规划配送路线,实现6-7小时的快直达,9小时的平均配送速度。
改造3、通过数字化精细管理模式,管控商品超期带来的食品质量风险
除了被定位成发展第一要务得到冷链物流升级,美菜在产品管控方面还有一个标准是,生产与管理中的精细化运作。
举个例子,生产基地选叶菜要做到“极致分拣、保证客户体验”,从搭建质检团队到培训,从产品的准入到抽检,收货质检到全程追溯等都有一套管控标准。
另外在仓储中心也有一套自主的研发系统,从商品入库开始记录生产日期、保存天数等多项参数,而且为了保证质量,每一个商品都可扫码溯源。
就这样,凭借多年沉淀下来的大量餐饮商户数据,美菜的供应链改造不止让公司做到行业头部,还让为有需求的同行与合作伙伴提供供应链服务成为可能。
这种开放能力,是美菜独有的优势,也是美菜目标成为如水电煤网一样的服务所有类型用户的第五根管道必经阶段。
从困难重重,到有点曙光,很多事原本不在于可不可能,而在于将不坚持。
03 重资产模式背后,能否盈利是一个关键拐点事实上,目前国内有能力开放食材供应链的玩家,也只有美菜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