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拉迪沃斯托克|沙俄侵占海参崴后,当地的中国人去哪儿了?

“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翻阅历史古卷 , 一览近代史之千疮百孔 , 大片疆土为列强强取豪夺以致神州陆沉 , 国家主权被肆意践踏令国无尊严、人无脸面 。故地风情今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细数彼时清政府所签订的无数不平等条约 , 将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一一割舍葬送 。时至今日随着中国近代的复兴 , 这些土地被逐一收回 , 但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依旧存在着挥之不去的疮疤在隐隐作痛 。回到祖国怀抱的土地尚且如此 , 又遑论那些再难回归者?
符拉迪沃斯托克|沙俄侵占海参崴后,当地的中国人去哪儿了?
文章图片

不仅如此 , 为了加快这一进程 , 达到维护自身对于“新领土”统治的目的 。沙俄政府引入大批沙俄人民进入包括海参崴在内的诸多区域 , 自然也就造成了整体“入不敷出”产出无法弥补消耗这一状况 。
【符拉迪沃斯托克|沙俄侵占海参崴后,当地的中国人去哪儿了?】为此沙俄屡屡大肆屠杀、驱赶作为原住民的中华儿女 , 更是发生过一起将众多抗拒沙俄统治的华人驱赶入江 , 令他们游回中国抑或是被江浪吞噬 , 沉尸江底 。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与海兰泡的发生至今仍旧猎猎作响令人痛心不已 。
经由多管齐下之后的海参崴 , 无数中华儿女在倍受欺凌的情况下含恨而去 , 唯有少部分接受沙俄化 , 甘愿为沙俄统治、仰其鼻息苟延残喘的人得以幸存 。不过这一部分人的选择亦是令人无奈的 , 面对清政府的无能他们亦是饱受其害 。
时至今日 , 海参崴拥有着将近六十万的总人口 , 其中绝大多数是俄国人 , 中国人虽然位居第二但也只有区区几万人 。要知道清朝时期海参崴的中国人有着三十万之众 。不难看出这一过程究竟导致了多少中国人惨遭迫害 。
符拉迪沃斯托克|沙俄侵占海参崴后,当地的中国人去哪儿了?
文章图片

三、海参崴大起义
“哪里有压迫 , 哪里就有反抗 。”面对沙俄政府的百般凌辱与迫害 , 以及作为祖国的清政府不管不顾之下 , 生活在海参崴之中无辜的中华儿女绝不会坐以待毙 , 任人宰割 , 自然是要奋起反抗的 。
对于海参崴的人民而言可谓是祸从天降 , 他们并未做什么 , 却因为清政府之弱小而一夜之间成为了“客居他乡之人” , 脚下那片孕育了几代人的土地亦是成为了“异国他乡” 。
而实质上清政府对于他们亦并非绝对的不管不顾 , 在签订的条约之中亦是约定了当地中华人民可以享有永久居住权 , 并且按照他们以往的方式获取财富 , 其中囊括着各个行业 。
符拉迪沃斯托克|沙俄侵占海参崴后,当地的中国人去哪儿了?
文章图片

具体记载为“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 , 俄国均不得占 , 仍准由中国人照常渔猎 。”但终归因为沙俄政府对于清政府的不屑一顾 , 以至于肆无忌惮的迫害屠杀当地人民 。究其本质一如“弱国无外交” , 弱国的人民亦与丝毫人权可言 。
对于清政府的举措结合彼时状况来看亦是令人为之心酸 。既然国家没有能力来保护人民 , 那么人民自然要团结起来保护自己 。而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上生存的中华人民往往是散居的 , 由此也就形成了各个村落 。
早在《瑷珲条约》签订之后 , 俄国人进驻整个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之时 , 当地居民与俄国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非常紧张的 , 而此时尚且是处于两国共管的状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