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焦点分析 | 新政

在我们不经意间,以苹果今年4月调整的隐私政策为代表,数据环境的改变,可能正在重塑一个技术文艺复兴式的新时代。
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我们还没能直接看到苹果隐私新政对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明显影响。但在全球另一大主要市场美国,苹果隐私新政似乎已经春风化雨般影响到了很多公司。
在这些变化中最明显的是,苹果隐私政策调整削弱了Facebook和Snapchat等依赖推荐广告收入的产品,甚至逼得Facebook不得不改名,All in 元宇宙;而更为古典的互联网服务“搜索”将重新强大起来。
从上周开始,美国主要科技公司纷纷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相比起此前疫情更为严重的时期,各种在线服务的增长已经有所放缓。但对于互联网巨头们来说,尽管面临着监管趋严和全球供应链紧张的局面,目前仍然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人们在疫情期间被迫学会了熟练使用各种互联网产品,这使得所有提供线上服务的公司受益。
但有所不同的是,分析师和投资者慢慢发现,作为苹果隐私新政ATT(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应用追踪透明度框架)起效的第一个完整季度,不同互联网巨头开始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尤其是那些非常依赖数字广告收入的公司:谷歌、Facebook、Twitter、Snapchat以及电商平台亚马逊。
F焦点分析 | 新政
文章插图
图源:SHUTTERSTOCK
ATT——Facebook的噩梦今年4月,苹果顶着Facebook的激烈反对,强硬调整隐私政策推行了ATT,所有App Store上架的App都必须遵守这一新政策,即App开发者需要征得用户许可,才能跟踪用户或访问其设备的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广告标识)。简而言之,App要想获得及处理苹果用户的数据,必须征得同意。
毫无疑问,这一新政当然会获得那些在乎个人数据安全及隐私的用户的欢迎,而Facebook则是其最大的反对者。如果无法便利地追踪用户行为,Facebook的广告推送将不再那么精准。
苹果公司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曾用8秒钟一句话概述了苹果隐私新政ATT到底是什么:ATT给予用户是否愿意被App和网站追踪的选择权。
在苹果决定实施这一新政之前,谷歌也已经在尝试让Chrome浏览器封锁第三方Cookie,转而用其它折中的方案,既能保护个别用户的身份信息,也能对一群用户推送广告信息。不过,由于出版社的反弹,谷歌延期了这一政策。
但即便没有苹果和谷歌两大移动操作系统厂商的限制,App和网站开发者想要随心所欲获取用户各种行为信息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监管,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欧盟走在最前面。早在2018年,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即GDPR)就已生效,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的规定极为严格。到了今年,我们中国也颁布了被外媒称为“世界上最严格隐私法之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且即将在几天后的11月1日正式施行。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令禁止了大数据杀熟、过度收集人脸等生物数据、算法降权营销等数据领域的乱象。此外,它还要求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应取得充分同意;个人有权要求算法说明具体信息,也有权拒绝仅使用算法。这跟苹果ATT在“知情同意”的角度也很相似。
在这些法律法规当中,全球立法者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了数据威力的强大,并且非常明白需要用立法的形式去规范数据的采集和使用,限制互联网巨头利用数据无序扩张。而苹果和谷歌的这些政策,只是这一数据监管大环境下,在操作系统层面的响应和反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