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梗|这届年轻人,时刻都在“破防”( 四 )
不过,媒体营销中的大部分也仅是为了扩大商品的传播范围,满足自身对于流量的需要。因此受到他们的引导,年轻人对“梗”的使用显然会更无底线,表达也会更加碎片化。
小到内容推送、开屏广告,大到主流媒体,其实都不乏会出现“玩梗”的身影。但究竟是正向积极的推广,还是利益至上的营销,网络流行梗的用法还需多多斟酌。
四、正确看待“梗”文化语言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种受思维支配、有活性的、需要保持训练才能自如表达的东西,是具有创造性的。
从所想到说出,语言的形成需要过程,且并不简单。豆瓣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简介中这样写道:“长期以来,作为倾听者和旁观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如何组织文字的逻辑、怎么清楚地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希望每一个失语者能在这里通过练习摆脱文字失语。”
文章插图
从今年1月创建至今,互助联盟一直以摆脱“梗”的方式提问和交流,有发图提问“如何形容图片氛围”、“这张图如何描述”的:
文章插图
也有提问“吃醋”、“破防”、“Q弹”替代词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更有甚者,提问“如何不提孤独而描述孤独”。
文章插图
虽然问题形形色色,但毫无疑问,他们都在为文字表达做出了努力,并且在不涉及“梗”的前提下进行了回答。浏览小组的问答帖,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梗文化”的时代,用文学体系构思着每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提及“梗”和“文字失语症”,大部分网民的反应平平无奇,甚至会认为广泛使用流行词和表情包的自己语言天赋“异于常人”。
朋友本人就曾和我讨论过,“我觉得自己很潮,别人说什么话题我都有梗来接。”但反过来思考,这何尝不是说明了“梗”的影响力恐怖如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代替了部分语言和文字,成为了年轻人交流的主力工具。
当然,我们不能够否认“梗文化”在互联网语境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年轻人文化中的意义,因为一味的禁用“梗”同样会适得其反,不仅失去了调侃的乐趣,也会使文字变得冗长乏味,无法与他人共鸣。
但毫无疑问,过度、频繁地“玩梗”会降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化再度步入僵局。试想,生活在到处都是“破防”、“YYDS”、“绝绝子”的时代,何尝不是另一种无趣呢?
因此,想要治愈“文字失语症”,首先就要培养对文字灵活使用的能力。
或许,多读几篇文章好过多刷几个短视频;多看几场脱口秀好过多补几部综艺;多学习、多思考好过多复制、多粘贴。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自如地使用“梗”,而不是被动地被“梗”使用。
本文由@白桃玻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 玩梗|这届年轻人,时刻都在“破防”】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推荐阅读
- 年轻人|肯在游戏里花648的年轻人们,开始抢购打折的临期食品了
- 中国|全民做电商、送外卖、做抖音,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未来?
- 月嫂|三大高薪又缺人的职业,曾经被年轻人抛弃,如今再度高薪翻红
- 吴洁|年轻人躲进在线文档
- 黑天鹅|花呗背后“套路”被发现?年轻人陆续关闭花呗,原因已被找到
- 展会|有一说一,这届展商也太拼了!一起来听听展商的声音
- 在线文档|年轻人躲进在线文档
- 年轻人|困在系统里的年轻人
- 红娘|世纪佳缘下坠,年轻人"落荒而逃"
- 年轻人|刷屏朋友圈的“年度歌单”,不懂年轻人的悲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