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利|领骏科技的选择:五年磨一剑,慢就是快( 二 )


【 杨文利|领骏科技的选择:五年磨一剑,慢就是快】赣州小巴项目作为领骏科技的第一个商业化尝试,全公司上下都为其铆足了劲儿。
即便是身为 CEO 多了许多统筹管理层面的工作,但杨文利仍然三天两头往返于「北京-赣州」,带领核心研发团队奋战在「一线」;许多原本由基层销售去考察的事情,他也都亲力亲为,确保自己能够精准地把握团队动态以及项目进展。
除了核心的技术团队,领骏科技还在赣州专门驻扎了一支工程化团队。在封闭开发阶段,工程师们两三个礼拜不回家也不是稀奇事儿。
从单纯的技术研发到工程化落地,其中的碎片化问题之多不言而喻,但杨文利却并不觉得辛苦,反而还从中找到了乐趣。“赣州是我们第一个商业试点,也是我党革命年代的苏区。”他笑道,“有时候想想,这也算是对我们士气的一种鼓舞吧。”
据了解,领骏科技的小巴车队正在不断扩大规模,预计明年将在全国布局超过 60 台小巴。
前段时间,领骏科技还宣布了今年的第二轮融资,资方包括地平线以及知名经济学家邓海清。而且新一轮融资已经启动,明年 Q1 就会完成。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领骏科技此前虽然低调,但并不是闭门造车,其潜力和实力业界有目共睹。
半年两轮融资、两个月确定赛道、一个月小巴上路。从以终为始的角度来说,这位玩家的动作不可谓不快。
不务空名,厚积薄发事实上,近期释放了一系列好消息的领骏科技可能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这其实与企业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而企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掌舵人的影子。
从与杨文利的对话中能够隐约感觉到,他并不是一个喜于或善于宣传自己的人,尽管他确实有着非常亮眼的履历背景。
2004 年、2006 年获得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学士、硕士学位;2009 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2013 年,杨文利正在西部数据硬盘公司做首席架构师,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了解到,百度刚刚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 IDL(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便向时任副院长余凯投了简历。
尽管杨文利并非纯算法出身,但他此前已经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工程化和产品化经验,非常符合百度当时的候选人画像。
加入百度后,杨文利参与创建了自动驾驶团队,和百度一起开始了从 0 到 1 的自动驾驶探索,并且持续积累 knowhow、不断成长。
而这段「公司内创业」的经验也给他后来的个人创业经历带来了颇具指导意义的影响。
2016 年,杨文利于北京创建领骏科技,聚焦 L4 级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研发。随着时间的推移,团队对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并作出了三个预判:

  • 2015-2020 年自动驾驶自研及核心供应链逐渐成熟阶段;
  • 2021-2025 年自动驾驶逐渐技术成熟及场景商业化阶段;
  • 2026-2030 年自动驾驶行业全面商业化及行业格局重塑阶段。
仅从上述时间线出发,领骏科技的预判或许与行业玩家大差不差,但其最大的不同在于——思维。
2016 年前后,凭借着创始人的出身,一个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就能够拿到可观的融资,尤其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大牛。
彼时,为了验证算法的优异性,大家在各大榜单竞赛中打得不亦乐乎,甚至将算法精度的比拼视为头等大事。做什么产品、走什么路线,那时候还是很遥远的问题。
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一个现象:
人们往往会因为眼前的发展机遇而陷入急躁,对技术转化为价值所需要的积累缺乏耐心。玩家们为了实现占位和扩张,在第一个阶段大多绕不开抢资源、扩声量、比估值的套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