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品牌自播,正成为消费企业的新基建( 三 )


一方面,明星主播的本质是去中心化信任媒介,他们的优势,首先是较高的粉丝黏性,紧接着是强流量聚合能力,这构成了他们以往在选品、定价策略上的强话语权,这些优势统一体现他们的强带货效应;
另一方面,明星主播天然具备稀缺性,是少数品牌的狂欢,而品牌自播更加大众化,是属于绝大多数品牌的狂欢。
在此基础上,未来品牌自播与明星主播直播带货,大概率将保持长期共存的局面,只是二者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分化:商家自播走向常态化、头部网红则将更多承接起新品推广和品牌营销的作用,同时可能凭借自身的巨大流量对供给侧改革做C2M反向定制。
这带来的其实是品牌在直播电商时代的平权化、中腰部及尾部主播的平权化,自播将被纳入到日常的店铺运营,成为水电煤一般的存在,目的是降本增效,实现持续的生意增长,而头部主播带货,则是品牌实现冲刺成交的可选项。
二者一个立足持续性,一个指向爆发性,“合”将成为常态。
03 新基建:自播正在成为水电煤
天风证券在去年底的一份研报中提出了“消费时钟”理论,将我国百年经济(1950年-2050年)分为了物质匮乏、品牌化、消费升级和专属定制四个阶段。
美妆|品牌自播,正成为消费企业的新基建
文章插图
当前我国正处于第三个阶段(2015-2035),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供给约束向需求约束的转变,服务消费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消费进入存量阶段,消费升级进程加速,并逐步引导向需求有差别转化。
简单来说就是几个关键词:
整体消费市场——供大于求、消费升级;
品牌端——产品差异化、“去品牌化”;
消费者端——消费多元化、购买理性化;
基于此,之所以说品牌自播会成为未来企业的新基建,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对本土新锐品牌(2016年以后崛起的品牌)而言,线上渠道依旧是主要的增量市场。
一方面,从销售额来看,线上增速依旧够快。以美妆护肤赛道为例,2020年本土护肤线上渠道销售额占比41.3%、本土彩妆线上占比为51%,而在2016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26.1%、33.2%。
再具体一些,今年上半年,薇诺娜线上自营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为7.7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55.11%,同比增长35.04%。而它的强势表现,实际上与淘宝直播密不可分——头部主播带货+品牌自播是驱动它生意增长的重要砝码。
美妆|品牌自播,正成为消费企业的新基建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从流量渠道的变迁来看,2016年,电商广告在整体网络广告中的市场份额为28.2%,到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40.1%,它与短视频广告一起,占据了61.2%的市场份额。
第二,流量存量阶段,公域流量与私域流量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这一逻辑下,无论对平台还是商家而言,提高用户复购率,成了提升GMV的主流方式。
以往品牌在头部主播间投放,说到底是围绕公域流量在转,当投放动作无法持续,对用户复购率的提升并不可控。
品牌自播,实际上是一场品牌“从公域找流量——将公域流量转变为私域流量”的迁徙,这也导致了一个结果,即过去主播为销量负责,现在商家自己为结果负责。
第三,客观来看,依靠头部主播带货的方式,并非对所有的品牌都适用。
品牌自播的出现,为中小品牌也提供了一个“被看到”的契机,他们一来可以避过李佳琦们的高门槛,二来可以将品牌自播常态化,积累私域流量,实现生意的持续性增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