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没搞懂社交,还谈什么创新?( 二 )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符合自身生存利益是我们社交的出发点,相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双方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亲疏远近。亲近那些符合自身生存利益的人,疏远那些与自身生存利益不合的人。
比如公司领导总是亲近工作能力强的人;比如经常掉链子的人总是不受大家待见。而处于弱势的人想要生存,会主动亲近业务能力强的人,从而获得帮助,提升竞争力。
(1) 亲近那些符合自身利益的人
在社交过程中同化效应影响着双方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双方关系的亲疏远近。化敌为友、割袍断义等词讲的就是我们社交过程中同化效应导致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能够相互影响、相互认同并产生相同价值取向的人是朋友(同类),相互不认同、利益相冲突,价值取向不相同的人就是敌人(异类)。
由敌对到合作的变化过程就是同化过程,所以社交的本质应该是同化。
那么同化效应是由什么产生的呢?
3. 马拉松式信息交互运动产生了同化效应每次参加饭局,不善交际的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事与客户觥筹交错、谈笑风生,而我只能埋头干饭。我当时就在想吃饭可以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吗?为什么同事通过饭局获得客户的好感,拉近了彼此间的关系,而我却只是一个多余的“干饭人”?
人们聚在一起,没有沟通,算是社交吗?比如我们在食堂吃饭,各吃各的互相之间没有交流,这样的行为算是社交行为吗?没有信息交互,对方对你一无所知,你叫什么名字、干什么工作都不知道,又怎么会产生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呢?
(1) 没有交流,大家只是过来蹭饭的?
反之,即使我们身处不同的城市,即使我们从来都没见过面,只要有信息交互,并且这样的信息交互让双方产生了同化效应,那么这样的信息交互行为就是社交行为。比如网恋。
张一鸣说,社交是一场信息交互运动,这样表述对社交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准确的说社交是马拉松式的信息交互运动。
有一次同事聚餐,突然一个看起来很眼熟的人过来跟我打招呼,我当时脑袋快速转动,实在想不起来他是谁,所以表示了歉意。然后他提到了某次饭局,我才记起来他是谁。那次饭桌上,我们初次见面,聊得很投机。后来还加了微信,但一直没时间联系,也就渐渐淡忘了。
社交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信息交互运动,浅显的信息交互运动形成的同化效应较弱,并不能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彼此间长时间没有信息交互运动,同化效应会减弱,会疏远双方的关系。
价值|没搞懂社交,还谈什么创新?
文章插图
(2) 影响社交关系的因素
信息价值决定了沟通意愿,沟通意愿影响着信息交互的深度,信息交互的深度制约着同化效应的强度,同化效应的强度影响着双方的利益取向,双方的利益取向决定着双方的关系。信息交互越深入,双方的关系越紧密。所以说社交是马拉松式的信息交互运动,需要持续性、高强度的信息交互运动才能不断地增强双方的关系。
4. 什么是信息的价值通过信息交互,对你的生存提供什么有利的因素,这些对生存有利的因素,我们称之为信息的价值。
比如通过交流能让我心情愉悦,通过交流能让双方产生好感,通过交流双方消除了敌意,这些有利于我们生存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反之,讲了一堆没营养的废话,谁愿意跟你在这浪费时间?
(1) 信息价值影响着沟通意愿
信息的价值影响着我们的沟通意愿,沟通的信息有利于我们生存,我们才有兴趣聊下去,沟通的信息对我们生存没有帮助,我们就没兴趣聊下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