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在虚拟世界找平衡:一次「逃离」社交网络的尝试( 四 )


无意识行为,让生活也开始无意义
现在很多时候我打开手机时,都开始有点犹豫要点击哪个软件了,社交网络的动态对我的吸引力好像开始下降了。
但我还是会在工作中,无意识地拿起手机熟练地划拉,是有必要的事情在手机上做吗?好像没有。
那为什么我要拿起手机?好像就是想让大脑缓一缓,然后再继续进行工作。那为什么缓一缓的途径不可以是远眺、出去走走或者是吃点好吃的,就非得是面对冷冰冰的手机。
这种没有思考养成习惯的「浪费时间」动作,让我觉得需要去纠正。
只想做个没有感情的「网友」关闭朋友圈入口
在我决定开始控制情绪和胡思乱想后,第一个进行处理的就是微信朋友圈。有些东西,或许网友之间的攀比很有距离感,但是朋友圈里的人却不一定有距离感。人都是有欲望的,看了就会产生多余想法,所以索性就不让自己看。
我在微信通知里把朋友圈的小红点显示关闭了,同时在发现页管理中,把全部项目都关闭隐藏了。这样我的微信就变成了一个纯交流软件。
现在打开微信的目的,就是有人发来消息,或者是去少数派作者群里摸鱼,其他无。
朋友圈|在虚拟世界找平衡:一次「逃离」社交网络的尝试
文章插图
浏览按需所取
其他社交属性的渠道,比如小红书。那种我只有在购物需要对比多品牌时,会去搜索一些攻略,其余时间都是在手机文件夹里待着,不会点开。
微博我更多是用来看热搜,用最快速的方式去了解当下所谓的「正发生」。正是因为有了热搜的存在,也减少了我完整刷剧的行为,好多精彩时刻都通过网络 cut 传递了出来,那我就不需要再花时间去看剧了,尤其是那种速食剧。一年能完整追两部剧都是我的极限了。
每日邮件交流
很荣幸参与到了豌豆的邮件交流项目哈哈哈。我俩从 8 月 17 日开始互发邮件,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除了休息日和节假日,我们保持了每天互发一封邮件的习惯。
朋友圈|在虚拟世界找平衡:一次「逃离」社交网络的尝试
文章插图
我个人对于这种邮件交流依旧是偏向生活化,更多的是交换两人一天遇到的有趣的事或者发生的事,哪怕是非常琐碎的东西。或者互相安利东西,也会来点女生间的小抱怨与互相安慰。没有很细节也没有很急迫的交流需求,放缓反而开始让我们更注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小细节。
朋友圈|在虚拟世界找平衡:一次「逃离」社交网络的尝试
文章插图
没有消失,仍熟知每日热点 关于朋友圈
看了一下,我的朋友圈停留在了2020 年 2 月,最后一条状态是过生日。之后再也没发过朋友圈,也没有再刷过朋友圈。微信成为了我个人而言真正意义上的交流软件。主要用于平时家人联系、偶尔工作交流和少数派作者群内摸鱼聊天。
因为快两年没有任何朋友圈,前段时间还有朋友专门来私聊我,问我是不是消失了????我只是不发朋友圈了而已,并不是说完全切断了与外界交流。我目前的聊天途径是在微信和 Telegram 里切换。
我不刷朋友圈也只是想切断最接近自我生活中的一些无效焦虑,并没有说是全部切断网络信息。微博热搜也会天天看,tg 频道也会定期查阅,所以也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关于每日邮件
我其实在情感或者情绪表达里不太是一个主动的人,虽然最近一两年有了沟通表达欲望,但是整体上还是趋于被动状态。
所以包括跟豌豆的每天邮件互联,也基本是她先发来我再回复(还好她是一个主动的人哈哈哈)。我会对她表达的生活细节进行回复,同时带上我的想法,然后才会加一些我自己的生活琐碎细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