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广告|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互联网广告的未来在哪里?( 四 )


MCN(Multi-Channel Network)模式,指的是一种分工模式,借助专业化运作和资本支持,将短视频按功能进行结构拆分、重组,形成固定的创作模板,如“黄金前3s+痛点拆解+卖点高匹配展示+优惠促销信息”,从而保障内容高效率、高质量的输出。
信息流广告|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后,互联网广告的未来在哪里?
文章插图
来源:网络《2021年MCN机构十大品牌榜中榜》
然而,这种“流水线”一般的标准化生产流程,不可避免地存在存在规模化生产的局限性。例如,脚本结构固化、内容的独特性与亮点缺失等等。更有甚者,目前市场上仍存在部分应用MCN模式生产的无良媒体机构,受商业利益的趋势,只顾数量、不顾质量,导致生产内容趋同。
同时,各大媒体增加了对程序化创意、视频剪辑工具的投入,广告素材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了。从素材、创意形式到投放环节的升级,降低了广告主投放的门槛。然而,内容制作粗糙、画面侵犯版权、语言低俗化等问题屡见不鲜。
这意味着大量制作粗糙的视频涌入,不仅与Z时代崇尚个性和创新的用户属性违背,长期以往,低质/低俗的内容会影响媒体生态的健康度。
除此以外,互联网公司扩展迅速,互联网广告市场迅速庞大,而与之配套的相关规则与法律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广告虚假宣传、商品/服务“货不对板”等侵犯消费者内容依然存在。
四、告别野蛮生长的后互联网时代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迅速攀升的互联网普及率,贡献了持续十数年的流量井喷,创造出世界范围内的“现象级市场”——中国互联网行业。
信息流广告等一系列新兴互联网广告加速流量变现,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快速扩展创造了物质基础。文化娱乐、消费生活、金融支付各领域众多细分赛道经历了从百花齐放到巨头收割的变迁,互联网上半场的竞争基本尘埃落定。
近日,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纷纷曝出大规模裁员、缩减业务规模,也说明高速发展背后存在的隐性问题,如人口红利耗尽、流量运营低效、行业“内卷”竞争严重等。
中国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渐渐落幕。互联网广告产业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命脉和引擎,也必须紧跟时代,逐渐规划化、体系化,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1. 行业自律和相关法规两手抓在规范互联网广告方面,公共规制机构、行业协会、消费者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方面,平台可以搭建公开透明的用户反馈机制,让用户参与到行业监督和规则制定,“一人举报保护万人利益”的模式在网络世界同样适用;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深入调研、采集各广告平台的投放数据,指定一套具有普适性规范行业准入与审核门槛。同时保持一定对市场的灵敏度,实时调整,在确保行业健康运行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激发市场活力。
2. 把握广告的本质,内容创造价值广告的核心竞争力依旧是创意,好的创意来自于人对世界的洞察。
程序化广告/程序化创意的确某种程度解放了广告人的双手,提高了内容制作的效率。但内容为王的时代,人在内容生产的中依然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因为技术结构有尽头,人性挖掘无止尽。
正如创意人东东枪在《文案的基本修养》里提到:“洞察是说服力、感染力、传播力的源头,人们会因为它的存在而相信、而喜欢、而参与,它是广告、创意行业最重要的秘密武器,有可能存在于表达与认知之间,它不能被发明,只能被发现。”
因此,技术的使命是效率,而人的使命在于创造。
参考资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