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电|抖音电商VS快手电商,谁能抢夺更多蛋糕?( 二 )


内容电商的决策路径却是“触点、需求和信任”。我们在抖音或快手刷视频,只有在被某个视频的推荐打动之后,才会反思是否有需求,进而考虑是否下单。
表面来看,这两种决策路径分属传统电商和内容电商。
但实际上,划分并非如此绝对。营销方式和流量来源的变化,并非对电商这个行业有了颠覆性突破。
在内容平台转型做电商以前,淘宝的“猜你喜欢”和拼多多近乎“流氓式”的商品推送,其实已经在做和内容电商类似的尝试了,它甚至也贴合抖音提出的“兴趣电商”。
按照抖音康泽宇的表述,兴趣电商是一种“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用户潜在购物兴趣,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电商”,其核心便是“主动帮助用户发现他潜在的需求”。
只是,基于用户多年以来培养的“搜索购物”习惯根深蒂固,才致使淘宝和拼多多对“兴趣购物”的尝试并未引起如今抖快这样大的轰动。
换言之,抖快的内容电商,更像是对此前传统电商“兴趣购物”的“补位”,而非“革命”。
另外,抖快电商即便表现出了较大的增长潜力,短时间内可能也难以反超传统电商平台。
以二季度的数据为例。财报显示,阿里二季度电商收入为1802亿元,其中,中国零售商业收入135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4%;京东二季度营收为2538亿元,同比增长26.2%;拼多多二季度营收230.5亿元,同比增长89%。
反观抖快,抖音尚未上市,数据暂不可考。快手二季度整体营收191亿元,其中,电商业务所在的其他服务版块,收入为20亿元。尽管实现了同比增长213%,但不难发现,和前三者的差距依然较大。
兴趣VS信任,谁更厉害?今年年初,在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差距里,抖音快手分别召开了电商大会。也正是在这两场大会里,出现了“兴趣电商”和“信任电商”这两个新概念。
与此同时,尽管都在做电商,但抖音和快手在发展的侧重点上已经出现了明显差异。
抖音侧重扶持品牌商家。
去年开始,抖音逐步加大了对品牌商家的扶持力度。去年10月,抖音直接砍掉第三方外链,拿到了支付牌照。随后,今年年初,抖音又相继推出给予品牌自播小店额外20%的返点支持、降低年框合作门槛为GMV3000万、缩短商家提款周期从从T+7到T+1等政策。
据了解,9月28日下午,抖音电商举办了主题为“新生意,新增长”的双十一商家沟通大会。大会探讨了内容电商新趋势,给出抖音电商营销模型,并首次发布商家成长方法论。
快手则更重视用户粘性的维持。
“老铁”在快手电商发展上仍旧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本质上是由于快手上以辛巴为代表的顶流电商主播,很多都是做实体零售或者批发出身,有较大的经验优势。
因而,快手上的主播,不仅能喊着“老铁666”进一步拉近和用户的距离,也能凭借经验优势带给用户更好的消费体验,有助于用户粘性的维持。
2020年,快手财报上公布其电商用户的复购率,已经从2019年的45%提升至2020年的65%。宿华在快手财报会上表示,快手希望看到复购率持续上升,因为这意味着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在持续增长。
需要强调的是,即便侧重点不同,也不意味着兴趣电商和信任电商能就此分出高低。恰恰相反,由于双方均起步没多久,各自的长短板其实都挺明显的。
兴趣电商能以内容快速吸引用户,但基于主播出身多元,用户粘性普遍不高。
据了解,有商家反馈,在抖音电商的消费者中,85%是新客。这实际意味着,凭借着在内容层面的较强优势和强大的平台算法,抖音即便从内容转型到电商,仍旧能实现快速“纳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