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掉链子”的全球供应链( 三 )


同样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张强感受也非常深刻,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他所在公司专业从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海上物流业务,运送货品包括服装、家居、机电产品等。从去年12月份开始,张强就明显感觉到货船不再准时,运费也随之上涨,本以为是受春节海运旺季影响,但没想到春节过后运费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从今年4月份开始继续飙涨,直到9月底才有所回落,但仍比去年春节前贵了很多。
张强说,洛杉矶是全球堵船的中心,他所在的公司现在一个月只能运送一到两船的货物,比原来大幅降低,船期紊乱造成运费暴涨暴跌。而造成船期不可预测的更深层原因,是因为受疫情、临时性救济等因素的影响,工人奇缺,美国的码头在收货这个环节发生了大问题,很多货物堆在港口7天以上都无法正常配送。
港口长时间等待,加上货运卡车短缺,给美国供应链造成了双重打击。
为了缓解港口拥堵情况,美国政府也想了很多办法,继实施24小时工作制失败之后,美国最繁忙的洛杉矶港和长滩港提出了逾期滞留费(Container Excess Dwell Fee)的计划。根据相关政策,两个港口将对计划在当地通过卡车运输的集装箱,从在港口停留的第9天开始收费,逾期第一天每箱收费100美元,第二天200美元,以此类推。该计划从11月1日起生效。按此收费方式,在逾期的第5天,每个集装箱的收费为1500美元,到第30天,每箱收费将高达46500美元,若达90天,收费将达409500美元。
“这甚至超过了一集装箱货品的货值。”同样从事外贸物流的李敏表示,这项带有惩罚性的措施能否真正起效还有待观察,“因为现在还没有跟客户商定好这笔费用由谁来支付,如果让物流企业来支付的话,就会面临运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情况,如果大家都不敢做这条航线了,对于改善目前面临的情况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
最终买单的可能还是消费者。
“说白了就是又一次加害了受害者。这非常可怕,现在船公司、货代协会、货主都非常抵制。”陈广博直言,“码头会向船公司收取费用,但最终这笔钱一定会转嫁到货主头上。这样一来,最终受损的还是货主,本来货主就是高运价的受害者,再加上滞纳罚金,最终承担费用的还不是消费者。”
卡车司机短缺的情况也并非美国独有,英国也同样遭遇类似困境。
英国脱欧和疫情采取的封锁隔离措施,使得很多来自欧盟国家的卡车司机无法继续在英国工作,英国公路运输协会(UK's Road Haulage Association)表示,目前英国约有10万个卡车司机的岗位缺口。
“集卡司机是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陈广博直言,英国的情况也类似,许多原来在英国工作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籍集卡司机,脱欧以后再前往英国工作,就需要工作签证了。码头卸货卸得再快也没有用,因为码头的堆存场地就只有那么多。拖车不及时把集装箱拖走,送到物流节点仓库的话,物流根本没有办法流转起来。
“全球海运不畅的根本原因,是国外的物流效率跟不上他们进口的节奏。”张强说,“据我了解,欧洲等其他航线跟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因为防疫要求等因素影响,人手本来就不足,效率还极低,工人要休周末,更不能夜间收货。这样的物流效率跟中国没法比,在此期间他们的需求又激增,这种物流不畅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
罪魁祸首——美国撒钱?
而在航运紧张、卡车司机短缺的背后,更有深层次原因。
“美国撒钱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可能更大。”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向《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直言。
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数据,今年以来,德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的进出口吞吐量基本上恢复平衡,进出口供应链相对稳定,但美国的进出口吞吐量严重失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