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娅|李佳琦和薇娅会不会倒掉?( 二 )


现在,直接宣传产品特性及促销信息的广告成为主流,仅有的形象广告主题几乎全是“共同富裕”。即使有病毒营销,也比以往更“急功近利”。有的品牌找代言人时盯住流量,结果频现“翻车”。
至于某些广告人、渠道主张的所谓“品效结合”,几乎没人看到过活的、可复制的案例。
具体到导购渠道上,品牌营销和效果营销分别对应 KOL 和导购网站 / APP。主播在早期也曾帮助过一些品牌树立心智模型,但现在看,主播毫无疑问是归类到效果营销的。他们对消费者建立品牌印象几乎没有帮助,甚至有时候起反作用。
作为平台方,阿里对李佳琦和薇娅“爱恨交加”。据朱文,两人加起来“至少会有 200 亿 GMV”。而天猫今年双 11 官方统计的 GMV 增速大为放缓。除老对手京东之外,拼多多、抖音、快手三家可能造成的潜在威胁还是未知。
这三家目前都没公布战报。其中,抖音和快手正在截留原本流向淘宝或京东的 KOL 点评资源,将其转换为自营电商,目标是不跳出应用就完成下单。
在流量分发方面,抖音一定程度上吸取了淘宝直播的经验教训,没有一股脑倒给老罗等极少数头部,而是孵化出“千惠”、“搭搭随便夫妇”、“朱梓骁”、“董先生珠宝”、“马帅归来”等更多的破亿主播。
阿里面对的两难处境是:过度中心化会损失平台公平性,乃至滋生腐败;去中心化加强制衡,则会降低效率走向指标下滑。
虽然李 / 薇两人业已形成高度中心化的态势,但相比以往,好歹还是一个完全在淘系生态内部孵化出来的导购渠道,不至于让自身被“架空”,甚至让其它电商平台的链接有机会完成“无感”替换。
二、“全网最低价”:主播代表消费者和商家博弈在头部主播出现之前,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
①正品 / 优质
②低价
③商家支持
①+②=窜货;②+③=电商专供;①+③=高价。
薇娅|李佳琦和薇娅会不会倒掉?
文章插图
大型电商平台是不会舍弃③商家支持的,所以此前会倒向“电商专供”或“高价”,以朝①暮②的方式牺牲消费者利益。李 / 薇的出现让商家不得不“含泪支持”,所以站到了“不可能三角”的中间。
薇娅|李佳琦和薇娅会不会倒掉?
文章插图
两大主播今年争议不断,从质疑报税到质疑学历。若从利益相关角度猜测,最有动机“搞掉”他们的,大概是商家。
头部主播表面上体现出的是带货速度最快,但实际上这是以“全网最低价”且不牺牲品质的承诺作为代价。即使品牌自播而不是找头部主播,价格也不得不更有竞争力,否则意义不大。
品牌今后要越来越屈从于主播的各种要求,乃至破坏自己的价格体系,即使将上直播仅仅视为纯营销开支,恐怕也是血亏。这还不算,朱文独家披露了两大主播在今年双 11 搞“二选一”:
“腰部和头部的品牌方电商团队,现在不得不在两大主播的排他协议中选边站。……一旦品牌方或商家招惹两人中的任何一方,带来的结果不仅仅是业绩受损那么简单,还会牵连来年品牌的行业排名和 KA(大客户)合同的签订。”
这个说法目前还是仅针对淘系内部,品牌都很担心这次不上李 / 薇就会销量大减,乃至第二年跟天猫签合同时,不再被认定为大客户,失去本该有的更多扶持、流量。
即使李 / 薇确有排他协议,目前也很难说触犯了反垄断规则。因为平台层面“二选一”正在被打破,商家理论上并不是没有选择。
一部分在淘系不堪重负的商家,也许会考虑转战京东、拼多多乃至抖音。另外一些在李 / 薇之下,也有主播梦但一直被压制的中小主播,也可能看重跳槽补贴等,转投别处发展,只是目前看,都不成气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