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死因之谜 是被炮伤致死还是因病而死( 二 )


疑点一:既然朝鲜译官韩瑗都知道努尔哈赤“先己重伤”,那么守卫宁远的最高统帅袁崇焕就应更加清楚,何况袁崇焕还曾派遣使臣前往后金营中察看过呢!如果努尔哈赤确实身负“重伤”,这当然是袁崇焕的特大功劳,也是明军的重大胜利,不仅袁祟焕本人,而且朝廷上下、文武百官都将对此事大书特书,以便激励军民的士气 。但是,无论是袁崇焕本人报告宁远大捷的折奏,还是朝廷表彰袁崇焕的圣旨抑或朝臣祝贺袁崇焕宁远大捷的奏疏,其中都只字不提努尔哈赤受伤之事 。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 是被炮伤致死还是因病而死】疑点二:努尔哈赤战败于宁远,是天命十一年(1626)正月,至八月二十日死,中间有八个多月 。从大量史料记载看,在这八个多月中,努尔哈赤正在“整修舟车,试演火器”,并且到“远边射猎,挑选披甲”,积极准备再进攻宁远,以复前仇 。四月,还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 。五月,毛文龙进攻鞍山,后方吃紧,这才回师沈阳 。六月,蒙古科尔沁部的郑巴洪台吉来朝,他亲自“出郭迎十里”,全无“重伤”之人之病象 。
因此,李鸿彬认为,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有没有身受“重伤”,是不是“懑恚而毙”,很值得怀疑 。
而对于努尔哈赤死因,明朝方面是有记载见于文字的 。辽东巡抚袁崇焕向明廷报告努尔哈赤死因时说:“而四乡络绎皆云,奴酋耻宁远之败,遂蓄慑患疽死 。”明御史汪若极也说,因宁远大捷,使“奴焰大挫,一旦疽发,而伏天诛矣!”沈国元《两朝从信录》记载:“老奴酋疽发背死” 。彭孙贻《山中闻见录》亦记载:“建州国汗,疽发于背殂” 。同时朝鲜方面亦有类似的记载:朝鲜捉获后金部民则说,“奴酋去(按应为“今”)七月间得肉毒病,沐浴于辽东温井(即温泉),而病势渐重,回向沈阳之际,中路而毙 。”朝鲜《丙子录》也记载,“建州虏酋奴儿赤,疽发背死 。”
李鸿彬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认为:努尔哈赤回到沈阳以后,由于宁远兵败,赫赫有名的沙场老将败在初历战阵的青年将领手中,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整日心情郁忿,加上长期驰骋疆场,鞍马劳累,积劳成疾 。同年七月中,努尔哈赤身患毒疽,并非炮伤,二十三日往清河汤泉疗养 。到了八月七日,他的病情突然加重 。十一日,便乘船顺太子河而下,转入浑河时,与前来迎接的太妃纳喇氏相见后,行至离沈阳四十里的级靉鸡堡死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