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伤寒论》的温病经文解释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 。直视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瘲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
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言温病乃木气疏泄津液已伤之病,不可发汗,只可平荣气敛疏泄养津液顾中气为治 。若误发汗,津液更伤,疏泄更甚,身热必加,至于灼手 。名曰风温者,温乃木气疏泄之病,风乃木气疏泄之气 。言温病发汗,疏泄又疏泄也 。此风字并非外来之风,就是疏泄之气 。叶天士主张辛凉散风,叶之误也 。故其脉阴阳俱浮 。阳脉在上,浮亦常情,阴脉在下,理应沉藏 。今阴脉亦浮而不藏,可见疏泄而又疏泄之至,故曰风温 。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诸证,皆风木在上,疏泄伤液,上焦无液,气机枯涩之象 。若再被下,则下焦津液亦伤 。木气枯竭,则小便不利,直视 。下焦相火空虚,水气离火,则失溲 。木枯被火,则发黄,惊痫,瘈瘲 。经文应当如此解释,便合原理 。如将风字认为是大气的风寒的风,试问未发汗以前,又名甚么温呢 。如《伤寒论》有云汗出谵语者,胃中有燥屎,此为风也 。当下之,过经可下之云云 。当下之,下燥屎非下外来之风寒的风也 。汗出谵语,言风木疏泄则汗出,汗出伤津则胃中干燥而谵语 。非言外来风寒的风也 。此风字即风温的风字 。
柯韵伯注《伤寒论》,谓伤寒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五经,是伤寒,厥阴一经是温病 。因厥阴一经,有渴之一证也 。不知厥阴主方为乌梅丸,方内干姜附子桂枝川椒大队热药,岂有温病用热药者 。柯氏又曰厥阴为阖 。夫厥阴风木之气,当春初之时 。此时土下水中封藏的阳气,疏泄出土,造化之机静极而动,阖极而开,何得谓厥阴为阖乎 。温病为木气的阖病,抑系木气的开病,显而易见,浅而易知 。柯氏乃曰,伤寒厥阴经是温病,又曰厥阴为阖 。后之学者,喜读来苏集,谓其书笔墨甚好 。笔墨愈好,学理愈非,如此之显,误人多矣 。柯氏者,被《内经》所误不自知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