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 爱国革命将军还是背信弃义的刽子手?
“北漂一族”走向军旅生涯
1874年春 , 吴佩孚出生在山东省蓬莱县一个小商人家庭里 , 父亲吴可成以经营祖传的安香杂货店为生 。6岁时 , 吴佩孚入私塾就读 , 9岁即可操笔为文 。
22岁时 , 吴佩孚考中秀才 , 眼见着自己的官场生涯即将从蓬莱起步 , 一个意外 , 却阻断了吴佩孚的仕途之路 。因不满男女同台演戏 , 1897年秋 , 吴佩孚大闹蓬莱电报局局长的寿堂 。当地县太爷以“蔑视法纪、寻衅闹事、搅乱治安”为名 , 下令缉捕吴佩孚 , 吓得他连夜逃离家乡 , 成为“北漂一族” 。
刚到北京时 , 吴佩孚投靠老乡孙廷德 , 以卖对联为生 。短短几年间 , 吴佩孚先后考入开平武备学堂、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学习 , 从一个小小的警察班长晋升为北洋军第三镇管带(营长) , 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起初 , 吴的顶头上司曹锟并不喜欢他 , 一度还准备免他的职 , 要不是吴佩孚的积极争取和汤芗铭的变相刺激 , 曹锟也不会重用他 。
1913年10月 , 汤芗铭督湘 , 曹锟率第三师(原第三镇)驻扎岳州 , 有一天 , 汤举行典礼 , 请向来不怎么擅长说话的曹锟演讲 , 吴佩孚乘机毛遂自荐 , 替曹锟说了几句话 , 令汤芗铭大为赏识 。后来 , 汤想跟曹借吴去当旅长 , 曹锟没做声 , 对部下说:“咱们的人才 , 咱们不会用 , 要你借去当旅长 , 咱们不会给他旅长做?”一年后 , 曹锟主动提拔吴为第三师第六旅旅长 , 晋升少将 。
爱国将军大打舆论战
张勋在京拥军复辟时 , 吴佩孚随曹锟参加“讨逆军” , 担当西路先锋 , 一路从丰台杀进天坛 , 一战成名 。1918年 , 为了响应段祺瑞内阁的“武力统一”政策 , 吴佩孚再奉曹锟之命 , 挥师南下 , 过襄樊 , 克岳州 , 夺长沙 , 所向披靡 。自此 , 南北战局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吴佩孚的手中 。
然而 , 就在段祺瑞翘首以盼吴乘胜南下 , 一举荡平两广时 , 吴佩孚突然罢战 , 并于当年8月发表通电 , 大肆抨击段内阁的武力统一是导致“同种残杀、生灵涂炭”的“亡国政策” 。
【吴佩孚 爱国革命将军还是背信弃义的刽子手?】如此一来 , 吴佩孚“和平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
1919年5月24日 , 北洋政府决定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 吴佩孚“首先通电 , 请罢免曹、陆、章 , 惩办国贼” , 又联名谭浩明、冯玉祥等通电反对签字 。6月下旬 , 吴致电代总理龚心湛 , 要求坚决拒签 , 并表示:“盖青岛得失 , 为吾国存亡关头 , 如果签字 , 直不啻作茧自缚 , 饮鸩自杀也 。”
在各界的压力下 , 中国代表终于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吴佩孚声名鹊起 , 不仅很多军人佩服他 , 连学生也很崇拜他 。吴佩孚的名望扶摇直上 , “革命将军”、“救时伟人”的名誉纷至沓来 。短时间内 , 吴佩孚积累了极高的人气和雄厚的政治资本 , 加上不可小觑的军事实力 , 很快 , 这个颇具魅力的政治明星开始成为中国政坛、军界、媒体界的中心人物 。
“二七刽子手”
自1920年起 , 苏俄、共产国际不断派人到中国寻找可以联合的力量 , 吴佩孚因掌握军队、财政、交通以及内政部成为他们想要联合的第一人 。当时 , 在共产国际、俄共(布)一些领导人的心目中 , “为开展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而可以合作的人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 , 他们一致认为“孙中山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家 , 同意支持吴佩孚” 。
1920年4月 , 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来到北京 , 在找李大钊、陈独秀联系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有关问题时 , 带来了“决定联合吴佩孚”的任务 。
1922年前后 , 李大钊曾多次赴洛阳与吴佩孚进行会谈 。当时的吴佩孚 , 在军事上已具备足够强大的实力 , 但北方的铁路却仍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手里 , 怎么办?吴佩孚只好向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求助 。为此 , 李大钊将何孟雄、张昆弟、安体诚、陈为人等共产党员介绍到各条铁路上 , 派党员为吴的铁路委员 , 巩固其铁路上的军事势力 。名义上 , 他们是交通系的密查员 , 实际上为中共的职工运动特派员 。
推荐阅读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 辛亥革命后旗房为何恐慌性抛售 旗房抛售潮
- 刘步蟾“恶名”从何而来?投降派还是爱国英雄
-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的一半功劳应属于立宪派?
- 那些哭笑不得“爱国秀” 挂殉国牌的宋朝知州
- 被喻为文坛常青树的苏雪林非同寻常的爱国情怀
- 乾隆偏爱国外玩具 宫中不少东西原装进口
- 陆游与表妹唐婉 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的爱情故事
- 鲁迅为何不在辛亥革命阵营中?鲁迅与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