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战乱屠杀 47次屠城虐杀两百万人( 二 )


1、出现了有组织的施虐行为 。先前的屠城可以定义为攻破城池之后不分目标的滥杀行为 。可以说,除了杀人和抢劫而外,基本上没有其它人为地增加死者痛苦的行为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屠城却有意识地产生了增加受害忍痛苦的施虐行为 。最明显的就是南朝宋时期的沈庆之、宗悫、刘道隆在屠广陵的时候,“城内男女道俗,枭斩靡遗 。将军宗悫偏用虐刑,先刳肠决眼,或笞面鞭腹,苦酒灌创,然后方加以刀锯 。”“刳肠决眼”、“笞面鞭腹”、“苦酒灌创”和“加以刀锯”这些让现代人看了就不寒而栗的词语第一次出现在描述屠城现象的叙述之中,单纯的杀戮已经不能平息屠城者的愤怒,不能给他们带来胜利的喜悦 。
2、屠城区域范围的扩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的屠城事件最北的是襄平(今辽宁辽阳)、五原(内蒙古包头西北),最南的是番禺(今广东广州),最西的是高昌、焉耆,最东的高句丽的都城,大致的范围基本上囊括了今日中国的版图 。先秦秦汉时期的屠城主要发生在黄河、长江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扩展到现今中国的15个省:内蒙古、河北、北京、新疆、河南、安徽、江西、湖北、广东、山西、陕西、甘肃、辽宁、福建、山东,基本上可以说覆盖了全国 。不过,仍然主要分布于黄河淮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和安徽一带 。
3、屠城决策权限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以前屠城命令是由统军将领做出的,次权限属于将领个人的权力,在其自由裁量的范围之内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情况有所变化,出现了统军将领要君主准许屠城的请求 。“时南郑尚拒守未下,达奚武请屠之,太祖将许焉,唯令全璠一家而已 。”达奚武作为统军将领竟然不能下达屠城的命令,而请求君主予以批准,这先前屠城事件中所没有出现过的 。
4、个别人免屠恩赐的出现 。在上一段的引文中同时还透漏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唯令全璠一家”的命令说明在屠城过程中出现了赋予个别人免屠恩赐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的并非仅有上述个例,北朝时期的尔朱世隆在屠建州时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城陷,尽屠之,唯希质获免 。”固然,陆希质的“获免”是由于和尔朱世隆有亲戚关系的缘故,但是同样可以说明这一时期屠城过程中出现的赋予个别人免屠恩赐的情况 。
5、屠城原因的新变化 。秦汉时期屠城的原因归纳起来基本上有三个:
一是城池久攻不下,激起攻城将领和士兵的愤怒,在城池陷落以后而引发屠城 。这是主要的原因 。
二是劝降不成,在城池被攻陷后而引发了报复性的屠城 。
三是统军将领为了激励士气而放纵士兵的劫掠行为,从而引发的屠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屠城原因除了这三个方面之外还产生了新的变化 。
且看下面这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燕凤,字子章,代人也 。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 。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 。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 。#39;代人惧,遂送凤 。昭成待以宾礼 。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 。”
本来是一件好事,却以恐怖的屠城令作为邀请函,当日弥漫于社会的霸气与戾气由此可见一般 。
史料中还载有另一种屠城的原因:“诈诱”屠城 。“无讳将卫兴奴诈诱爽,遂屠其城 。”本来志在屠城却以“诈诱”的手段劝降守城者,待劝降成功后再按原计划进行屠城 。
无耻之徒自古有之,无耻的杀戮也屡见不鲜,但是象如此针对平民的无耻杀戮行为,则是先前没有出现过的 。有霸气、戾气与无耻在社会之上的弥漫,不难想象“玄”风的肆虐 。
6、屠城理论的起步 。中国人,特别是早期的中国人惯于探讨天人关系的问题,他们面对众多惨烈的屠城事件必然有所触动 。到了魏晋时期便出现了观察天象以预测屠城事件的理论:“凡屠城之气,或赤如飞鸟,或赤气如败车,或有赤黑气如狸皮斑,或城中气聚如楼,出见于外;营上有云如众人头,赤色,其城营皆可屠 。”此外还有:“太白失行而北,是谓反生 。不有破军,必有屠城 。”
除了依据天象预测屠城之外,其它关于天象与屠城联系的记载有:(1)“八月丙寅夜,有大流星长数十丈,白色有芒鬣,从首山东北流,坠襄平城东南 。占曰:‘围城而有流星来走城上及坠城中者破 。#39;又曰:‘星坠,当其下有战场 。#39;又曰:‘凡星所坠,国易姓 。#39;九月,文懿突围走,至星坠所被斩,屠城,坑其众 。”
(2)“(大明三年)六月,月入南斗 。占曰:‘大臣大将军诛 。#39;南兗州刺史竟陵王诞寻据广陵反,遣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领羽林劲兵及豫州刺史宗悫、徐州刺史刘道隆众军攻战 。及屠城,城内男女道俗,枭斩靡遗 。将军宗越偏用虐刑,先刳肠决眼,或笞面鞭腹,苦酒灌创,然后方加以刀锯 。大兵之应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