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战乱屠杀 47次屠城虐杀两百万人( 三 )
(3)“(太安)三年十一月,荧惑犯房钩钤星 。是谓强臣不御,王者忧之 。至四年正月,月入太微,犯西蕃;三月,又犯五诸侯 。占曰‘诸侯大臣有谋反伏诛者#39; 。是月,太白犯房,月入南斗 。皆宋分 。占曰‘国有变,臣为乱 。#39;十一月,长星出於奎,色白,蛇行,有尾迹,既灭,变为白云 。奎为徐方,又鲁分也 。占曰‘下有流血积骨#39; 。明年,宋兗州刺史竟陵王诞据广陵作乱,宋主亲戎,自夏涉秋,无日不战,及城陷,悉屠之 。”
(4)“武泰元年正月,又逆行复犯之 。占曰‘主命将失,女君之象,乱逆之灾#39; 。三月庚申,月掩毕大星 。占曰‘连兵起贵人多死者#39; 。是时淫风滋甚,王政尽弛,自大河而北,极关而西,覆军屠邑,不可胜计 。既而萧宝夤叛于雍州,梁师骤伐淮泗,连兵青土,万姓嗷嗷,丧其乐生之志矣 。”这些记载只不过探讨了天象与屠城的关系,至于屠城的法律与技术问题还没有涉及到,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屠城现象研究工作只是理论的起步阶段,并没有达到完善与成熟的时期 。
三、政府军、义军与叛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虽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况且适逢乱世,人口不会太多,但是城市毕竟是城市,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其人数少说也有几千人 。能够对几千人的城市进行屠城,必然是有组织的力量 。那么,考察一下当时的形式,能够进行屠城的无非是三股有组织的势力:政府军、义军与叛军,因为只有这三股有组织的势力才有能力去实施屠城 。
在中国历史上自古就是成王败寇,所谓的政府军、叛军与义军其界限十分模糊,为了说明问题本文对做了限定:凡在称王或被政府招安之前都被认为是义军或叛军,之后则认为是政府军 。
例如:石勒派将领石季龙屠黎阳时是公元309年,而其建立后赵则是在公元329年,因此黎阳屠城事件就被认为是义军所为 。
再如:沮渠蒙逊先是叛军,称王之后在敦煌屠城,那么敦煌屠城事件就划归政府军的作为之中 。
还有曹操的军队其起兵之时目的是反对董卓,虽然董卓是乱臣贼子,但是毕竟控制着皇帝代表着政府,因此应算入义军之中 。建安之后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这时应划入政府军之列 。
根据上述标准,本文详细地统计了一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47次屠城事件中政府军屠了38次,义军屠了6次,叛军屠了3次;
在被屠灭的70多座城池之中,政府军屠灭了60多座,义军屠灭了10多座,叛军屠灭了3座 。仅从数量上而言,政府军的作为似乎更残暴,更血腥 。
但是,这种直观的感觉是不正确的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义军和叛军在人员数量与活动频率上和政府军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单单从上述数量上的差异得出政府军更残暴的结论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
不过,显而易见,它透漏了一个事实:无论是政府、义军或叛军都不是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都在把普通民众当作胁迫对方屈服的砝码,当做士兵泄欲和发财的对象 。
四、墨家、儒家与道家
从先秦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中国人的心路历程基本上体现了三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先秦及西汉前期是墨家,西汉后期和东汉三国时期是儒家,而两晋南北朝时期是道家 。本文的这种归纳方法是为了说明问题的简单和明了,至于具体的界限和转变需要另文专门论述 。
春秋战国时期天下打乱,诸侯混战,民不畏死,士兵骁勇,特别是西部的秦国士兵号称虎狼 。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崇尚武力与勇猛就是一种流行的社会风气 。
墨家的赴死救难的精神就是当时整个社会崇尚武力、信义思潮的反映 。这种风气直到西汉早期仍然被人推崇,当世声名显赫的侠客就是继承了先秦时期崇尚勇力、信义之风气 。可是,到了西汉武帝时期政府提倡“独尊儒术”,从此儒学兴盛,儒家学说成了人们博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
儒家的基本内容是关于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即使如冠冕堂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中的“治国”、“平天下”,其实也是关于个人与君主关系的问题 。
翻开《论语》看一下,孔子说了一大堆的话,其中心思想就是:做臣子的不仅要忠于君主,而且要表现出忠于君主的样子;做儿子的不仅要尊敬老子,而且要表现出尊敬老子的样子 。
总之,一句话:凡事一定要做出样子来 。在这种教条的熏陶之下,西汉后期以来人心大坏,涌现出一大批的伪君子和真小人 。中国人从此坠入一个被伪君子和真小人翻云覆雨的社会之中,无畏蜕变为无耻,中国人两千多年的梦魇从此开始 。
推荐阅读
- 南北朝货币分类 南北朝中国货币史上大混乱时代
- 朱元璋屠杀开国功臣的真相
- 南北朝时期最好色皇后之南齐萧昭业皇后何婧英
- 揭秘巨鹿之战后项羽为何大肆屠杀?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讲述 真实的“金陵十三钗”
- 南北朝历史 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
- 南京大屠杀为何近9万中国守军大多选择任由宰割
- 萧宝卷 为何说他是南北朝时期最无厘头的皇帝
- 尔朱荣屠杀了什么人 孝庄帝为何诱杀尔朱荣
- 杀人魔王张献忠 竟把屠杀当成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