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靖难之役 朱棣10万大军无法攻破济南城( 二 )


二、济南之战
燕王朱棣在控制北平后 , 又夺取了怀来、开平、云中等城 , 赢得了北平周围的一片天地 , 积极准备南下 。朝廷派出洪武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 , 率兵30万北伐 。建文元年八月底 , 两军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战 , 燕军以突袭取胜 , 耿炳文退守真定城 , 闭门不出 。朱棣攻城不下 , 返回北平 。建文帝闻败讯后 , 撤回耿炳文 , 改派洪武名将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为大将军 , 集结援军50万攻打朱棣 。然而 , 李景隆“寡谋而骄 , 色厉而馁 , 未常习兵见阵”(《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 既攻不下北平 , 又守不住真定 , 数月之间数战数败 , 一气退到了德州 , 不久又败退济南 。朱棣招降逃散南军 , 攻进德州 , 收取城中储蓄百余万 , 兵势大涨 。
建文二年(1400年)五月 , 燕军自德州打到济南 , 在济南城下又击败李景隆残余部队 。李景隆丢盔弃甲 , 南逃而去 。朱棣指挥数10万北军将济南城团团围住 。山东参政铁铉收集溃散兵士 , 与诸将饮血结盟 , 慷慨涕泣 , 表示坚守济南 , 誓死不降 , 领导了一场英勇激烈的济南保卫战 。
铁铉(1366-1402) , 河南邓县人 , 洪武年间入国子监 , 授礼科给事中 , 不久调任都督府(掌军事)断事 。铁铉聪明刚决 , 有非常之才 , 每次参与审理案件 , 都能明察秋毫 , 处理得当 , 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 , 赐以“鼎石”二字以示褒奖 。经史的熏陶 , 使铁铉怀有极深的忠君思想;都督府断事的经历 , 使铁铉获得了一定的军事才能 。
建文初年 , 铁铉改任山东参政 , 负责为李景隆北伐军队督运粮饷 , 恪尽职守 。李景隆退走 , 正在督饷途中的铁铉闻李景隆兵败 , 又见诸城堡闻风瓦解 , 不但没有畏惧退缩 , 反而急忙赶至济南 , 与李景隆的部将盛庸等督促将士死守城池 。
济南战役自五月到八月 , 战斗十分激烈 。朱棣认识到济南在战略上的重要性 , 夺取济南 , 进可南下金陵(今南京) , 退可以划黄河而割据 。因此 , 他督促北军筑长围 , 昼夜攻击 。铁铉依仗济南城池高大 , 拼死抵抗 , 并在夜间派出少数人马焚毁北军的攻城器具 。朱棣见硬攻不克 , 就射书入城促降 , 希望铁铉像其他投降的守将一样 , 放弃抵抗 , 归降北军 。但铁铉不为所动 , 反把城中儒生高贤宁作的《周公辅成王论》射回朱棣 , 劝其效法周公 , 忠心辅佐建文帝 。朱棣当然不会做周公 , 见铁铉拒降 , 只得继续攻城 。当这场攻守战已持续了近3个月而济南城依然固若金汤时 , 朱棣急了 , 决定以水淹城 , 逼迫铁铉等守军投降 。城中军民很害怕 , 铁铉却说:“不用担心 , 有妙计可破 , 用不了三天燕王就得退兵 。”铁铉用的是诈降计 , 他派军民千人出城迎请燕王入城 , 说:“奸臣不忠 , 让大王风霜露宿 , 忧心社稷 。谁不是高皇帝的子孙 , 谁不是高皇帝的臣民?我们愿意归附 。只是我们东海之民不习兵戈 , 见大军压境 , 以为是来攻杀我们的 , 没有体会到大王安定天下的本意 。恳请大王命令军队后撤十里 , 您先单独入城 , 我们一定夹道欢迎 。”燕王朱棣一听 , 面露喜色 。连月的攻战不息 , 真是太苦太累了 , 现在终于可以入城了 , 岂不令人高兴 。却不知铁铉已在城门上方置放大铁板 , 就待朱棣入城时将其击毙 。不知是计的朱棣果然仅率少量亲信入城 , 刚进城门 , 铁板自上急落 , 因城门楼上士兵放铁板稍早一会 , 只砸伤马头 , 未伤着朱棣 。朱棣知道上当 , 换马而逃 。事先埋伏好的士兵跳出拦截 , 守城士兵急忙收挽吊桥 , 眼看吊桥就要被挽起 , 朱棣策马飞奔 , 才捡回性命 。回营后 , 恼羞成怒的朱棣下令加紧攻打济南城 , 连续用火炮轰击城墙 。眼看城池危在旦夕 , 铁铉机智地让守城将士将明太祖朱元璋的神牌悬于城上 , 燕军投鼠忌器 , 不敢再用炮轰击城池 。铁铉乘机将城墙修补牢固 , 又不断派出小分队出城骚扰燕军 。朱棣围城数月不下 , 将士疲倦 , 南军援军又即将赶到 , 忧心忡忡 , 不知如何是好 。他的谋士道衍劝他撤回北平休养后再南下 , 朱棣只好撤军北返 , 铁铉与盛庸见燕军后撤 , 便从后面一路掩杀并收复德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