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谯周为何被人骂作卖国贼
蜀国是三国时期政权维持时间最短的一方,也是最先灭亡的一方 。史学家们认为蜀国灭亡的原因有四点:刘禅昏庸,黄皓弄权,陈祗乱政,谯周误国 。前三点都比较好理解,然而对于第四点“谯周误国”,历来就有很大争议 。
谯周是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大学者,还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 。他在蜀汉担任光禄大夫,是有名无权的官职 。本来他会被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中,然而,他却因为立劝刘禅投降魏国,从而名留史册 。
263年,邓艾偷渡阴平,大军从天而降,直抵成都城下 。蜀汉朝廷一片混乱,大臣们形成两派意见,一是东投孙吴,二是南走南中 。
【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谯周为何被人骂作卖国贼】此时,谯周却力排众议,指出这两种办法都不是上策,他为刘禅透彻地分析了当下形势,最后促成了蜀汉降魏 。后世的学者认为,当时的蜀国本来仍有一战的实力,却通过谯周三寸不烂之舌的劝说,不战而降,是明显的卖国行为 。
但是,谯周既然能说动刘禅投降,说明蜀国确实应该灭亡了,蜀亡的根本原因是内忧外患 。
蜀国内部最大的矛盾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蜀国政权是由刘备集团、刘璋集团和益州本土集团三股势力构成 。刘备集团是领导阶级,其他两个集团是被打压阶级,时日一长,矛盾就越来越不可调和 。
外患就是蜀国是三足鼎立中最弱小的一方,却又不能偏安一隅,一定要不停地北伐,以攻为守 。长年的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使蜀国更加空虚,如此恶性循环之下,蜀国必然成为最先灭亡的一方 。
谯周并非是卖国贼,反而是忠君爱国的大儒 。
他劝谏刘禅投降,力保自己的主公不受到侮辱,果然后来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寿终正寝 。不战而降,避免了双方军士的伤亡,保全了益州百姓,维护了成都城的完好 。
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也就是说,蜀汉灭亡是大势所趋 。在这样的情况下,谯周运用自己的智慧,维护了君王的尊严,保全了一国的百姓,实在是一位大功臣 。
推荐阅读
- 水浒中的许贯忠是作者罗贯中的“本我”吗?
- 《儒林外史》简介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
- 明朝人们为何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丘处机
-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书?《山海经》作者是谁
- 诸葛亮一个有心之举 让写三国志的陈寿差点气哭
- 金瓶梅作者是徐渭吗?《金瓶梅》作者之徐渭说
- 三国志里的谋士那么聪明 为什么都不自己单干
- 黄鹤楼作者崔颢娶妻挑貌美姑娘 前后抛弃四次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竟然是个“杀人犯”?
- 揭秘《肉蒲团》作者 为古代最具实力戏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