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状只是借口 康熙为何废黜40年的老太子?( 六 )
作为皇太子的胤礽对老皇帝宠任自己的兄弟们很警觉,可他没有从正面吸取教训,反而大起逆反心理 。他曾扬言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不管这句话是不是牢骚话,都很容易给他的对立面制造倾陷他的口实 。胤礽的服用尽管是康熙批准可以“超标准”一些,可作为嗣子理应知道逊避,但胤礽我行我素,连汉族官员都有些看不下去,大学士李光地就说过:“起居服物一同帝制,到底不妥 。”不仅如此,胤礽在一些小事上也缺乏细致入微的料理,徒增康熙的反感 。康熙在他的封建大家庭里面素以“孝友慈爱”著称,他对祖母、嫡母以及对兄弟子侄都较之清代的其他帝王态度尊敬、良善、和蔼 。特别是他对诸皇子的感情格外不同,所以,他也就希望儿子们对他也是一样的孝顺、尊敬 。可是,作为爱子的胤礽,在送给乃父的物品的包装上却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而此前康熙送给儿子的东西在送走之前都是康熙本人亲自查看包装的,这一强烈的对比在康熙心中引起的不满可想而知 。后来,康熙恼火地警告胤礽说:“若完好送到则已,若又有破损,嗣后勿得再送 。”
胤礽不以为意,清康熙四十二年,老皇帝一举逮捕索额图这个“反革命”的谋主,这已经是对皇太子的信任的基本动摇,但这仍旧没有唤醒皇太子胤礽本人,他几十年的皇太子的优越地位让他在政治上变得越来越目光短浅、麻木不仁,终于在清康熙四十七年夏爆发了第一次导致他沦落的大危机 。
清康熙四十七年夏,老皇帝出巡塞外,皇太子胤礽、皇长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等随行 。皇十八子胤衸突患恶症,康熙心急如焚,可作为太子的胤礽则有些心不在焉,这无疑是给康熙积怒已久的内心火上浇油,康熙厉声指斥胤礽的“不仁”,胤礽大概觉得乃父“小题大做”、“借题发挥”,所以,非但没有恭顺地认错,反而借此殴打侍卫泄愤 。而每到晚间,胤礽就在康熙的帐篷外面转来转去,还通过缝隙向内窥视,这让康熙大为惊恐,他后来说:“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此即著名的“帐殿夜警”事件 。其实有关康熙对胤礽的这个“图谋害父”的指责后来连康熙自己也否定了,胤礽后来请求看押他的皇长子胤禔、胤禛(雍正)向康熙转达一句话那就是“皇父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是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 。康熙听到胤禔等人的奏报还称赞他们奏得对,并把胤礽身上的锁链也去掉了,这说明康熙当时所说的怀疑太子有“谋害”的企图也是出于一时的愤怒和误听人言所致 。既是“误听人言”,康熙又是误听了谁的话导致他得出那么决绝的结论呢?清康熙四十七年这次的出巡,老皇帝带领了七个儿子随行,包括太子、长子胤禔、十三子胤祥、十五子胤禑、十六子胤禄、十七子胤礼、十八子胤衸,这里面成年的皇子包括皇太子、皇长子和皇十三子 。其中皇长子胤禔和皇十三子胤祥曾经多次负责过康熙出巡时的安全保卫工作,此次当然也不例外,“命直郡王善护朕躬(指康熙)”,说明胤禔是康熙这次出巡的首席安全保卫者,皇太子胤礽所谓的“窥测”、“窥视”等动作自然也就是、只能是由皇长子胤禔向康熙汇报 。虽然康熙后来对胤禔大加指责乃至最终废掉了他,可不等于这时已经不再信任他,否则怎么解释康熙令他负责安全保卫呢?有的清史研究者还认为皇十三子胤祥也参与了这次密告皇太子“帐殿夜警”的活动,从后来胤祥遭受圈禁由此在康熙朝一蹶不振的态势看,应该不排除这种可能 。总之,康熙对于胤禔等人的汇报很重视,联系到他对胤礽二十多年来的看法和积怨,他认为太子可能有不利于他的举动,所以,他当机立断,决定立刻废除太子 。康熙在当年的九月四日回京途中召集王公大臣当众宣布废除太子胤礽,随即就将其羁押,并且杀掉了索额图的两个儿子 。第一次废太子把康熙晚年围绕储位开展的争斗推向了新的高潮 。
推荐阅读
- 叶公好龙:只是孔门弟子造谣制造的一桩冤案?
- 论袁崇焕杀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
- 为何说鲁智深对金翠莲只是单相思?
- 从谏入流的唐太宗竟然只是一场骗局?
- 杨玉环为何一直只是贵妃而不封为皇后呢
- 张学良谈发动西安事变原因 只是为教训蒋介石?
- 揭秘水浒:神一样出现的宋江竟然只是一个传说
- 为何水浒传中柴进只是个费力出钱当冤大头?
- 耶律撒葛只是谁的女儿 耶律撒葛只简介
- 诸葛亮气周瑜只是因周瑜有天下最漂亮老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