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李秋涵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在做审核员的第三个月 , 97年出生的张小飞开始吃褪黑素 。
他所在的大厂审核岗三班倒 , 轮班下来 , 一个月他有三四天需要熬大夜 。 那段时间 , 他晚上11点到公司开始工作 , 审核的视频旁会有“新鲜”和“不推荐”两个按钮 , 还有“低俗”、“搬运”等细分选项 , 由他处理 。 对着电脑 , 他持续按动鼠标 , 累了就趴着休息一下 。 到了早上9点 , 他回家睡觉 , 晚上11点再到公司 , 开始又一天的大夜班 。
不规律的作息让他开始失眠 。 如果实在没睡着 , 又到了上班时间 , 可以向领导请假 ,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 身边有同事为了睡着吃褪黑素 , 他也买了一瓶 , 确实有用 。 不过担心产生依赖性 , 他不敢多吃 。
几个月后 , 他选择了离职 。
2月5日 , 微博上有大V爆料称 , B站武汉AI审核组组长因过年期间加班 , 在晚9点到早9点的工作强度下 , 于初五凌晨脑出血猝死 。 2月7日 , B站在内部邮件中提到 , 经内部考勤核查 , 在事发前一周内该员工未存在加班等情况 , 工作时间为9:30-18:30 , 做五休二 。 这一内部邮件引发网友质疑 , 在B站此前审核专员的招聘信息截图上 , 写有岗位“有夜宵班、通宵班 , 每天工作12小时”的字样 。 一天后 , B站再次回应 , 将用最大力度扩招审核人员 , 今年增加招聘1000人 。
看到有审核员猝死的消息 , 张小飞有些感慨 。 这是一个高强度的工作 , 用户在不同时间段都在生产内容 , 为了能够尽快审核 , 避免堆积 , 大厂审核岗24小时都有人在运作 , 不论是几班倒 , 总有员工免不了熬夜 。
杜建在审核岗做了6年多 , 一路从一线员工做到管理岗 。 他表示 , 招聘一线员工时 , 一般不会招30岁以上的 , “因为他们真的熬不了夜” , 这也是审核岗年轻人居多的原因 。
一方面 , 这是极重要的岗位 , 没有这道护城河 , 色情、暴力、血腥等内容将充斥在网络 , 极大影响用户体验 , 但另一方面 , 对从业者来说 , 这个岗位的确存在着工作内容机械、作息不规律、发展空间小等问题 。
【创事记|审核员,大厂的隐秘角落】B站审核员猝死事件 , 让这个一直未被过多关注的岗位进入大众视野 。 其实 , 这已经是大厂员工中一个庞大的群体——综合多家媒体报道 , 2020年底 , 小红书审核员工有1000多人 , B站内容筛选团队约有2400名员工 , 2021年1月 , 字节跳动内容审核员有超过2万人 。 他们的工作状态 , 已经不容大厂管理者们忽视 。
审核岗 , 有多难?
屏幕上 , 一位穿着黑丝袜的年轻小姐姐对着镜头扭胯 , 一瞬间闪过的镜头里露出事业线 。 张小飞有些迟疑 , 他审过太多这类视频 , 有的穿着包臀裙 , 有的穿着圣诞装 , 尺度不好判断 , 按动鼠标 , 他点了“低俗”选项 。 这意味着视频没有过审 。
这样的动作 , 张小飞一天得重复1600次 。 后来 , 视频质检同事反馈 , 尺度还不在“低俗”范围内 , 通过了视频的上传 , 并给张小飞记了一个工作失误 。
这一刻 , 他有些厌倦 。 在大厂敞亮的办公室里 , 他坐在工位上 , 对着电脑 , 在几个选项之间点击 , 他已经如此反复了大半年 。 “每天的工作就像是搬空一座山 , 今天搬完了 , 明天这座山又出现在这里 , 还得继续搬” , 他觉得自己是一台机器 , 不停刷着数字 。
尽管不同公司、不同审核岗位的KPI不同 , 但都有明确的考核数字 。 比如作为某头部短视频平台的员工 , 张小飞一天得审核1600多条视频 。 一位B站前员工告诉深燃 , 他们一天需要审核2000条视频 , 换算下来 , 平均21.6秒审核一个 。 有的公司KPI设置得重 , 员工忙起来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
这是比起熬夜 , 让张小飞更有冲动辞职的原因 。
在这样的工作时长和考核制度之下 , 审核岗的收入赶不上大厂其他岗位 , 工作地点大多位于天津、武汉、成都等城市 。 但对于一些倾慕大厂光环年轻人来说 , 在没有更好的职业选择下 , 他们还是愿意接受 。 杜建表示 , 他所了解的情况是 , 基础审核员薪资在4000元-6000元 , 加上各类补贴 , 税后在5000元左右 。 升为组长 , 税后薪资在6000元-7000元 , 到主管级别 , 税后1万元左右 , 更高管理层薪资区间跨度大 , 普遍在2万至3万之间 。
选择从审核岗离职的还有佟文 。
和张小飞不同 , 佟文是适应这份工作的 。 他本就喜欢熬夜 , 认为在审核内容时 , 可以看到很多用户看不到的新奇内容 , 帮助他更全面认知事物 。 最终选择离职 , 是因为这一岗位的发展空间实在有限 。 “我能想到的 , 就是从审核做到质检” , 也就是审核的审核 , 这对他来说 , 没有吸引力 。
工作内容枯燥、需要熬夜、发展空间小 , 是审核岗劝退年轻人的三大主因 。 某大厂审核经理聂斌对深燃表示 , 他在招聘时遇到的学历和经验不错的年轻人 , 往往对这个岗位了解不多 , 稳定性不会强 , 他通常不会考虑 。 由于需要值大夜班 , 女生在生理期更难熬、更辛苦 , 使得在招聘时 , 他更愿意考虑男性 。
这一岗位还隐藏着 , 对从业者看不见的影响 。
杜建告诉深燃 , 做审核时间长了 , 会见到很多阴暗面 。 “血腥这类都算是小事情了 , 动不动还有砍头、杀人的场面 , 一些色情、暴力的内容 , 对一线审核员的精神 , 其实是有损伤的” 。
在国外 , 也有从业者受到类似困扰 。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 , 2019年 , 前审核员Chris Gray对其前东家Facebook提起诉讼 , 表示自己工作一年间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 他日常审核的视频包括大量虐待、行刑等场面 , 久而久之 , 他表示 , “我变得麻木和暴躁 , 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 ”
他还提到 , “每次回想起工作内容 , 我的心情都会一下子跌落谷底 , 只有逃避能让我暂且忘记那些可怕的画面 。 我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睡着过了 。 ”
由于是从一线升到管理层 , 杜建很能理解审核岗员工的压力 , “公司对他们的精神关怀一定要到位 , 天天看黄赌毒 , 不仅不进行关怀扶持 , 还动不动就考核KPI , 谁也会受不了的 。 ”
机器还替代不了
审核岗 , 一方面是从业者经受着看不见的压力 , 另一方面 , 它在互联网世界 , 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 。
信息爆炸时代 , “如果真的没了审核 , 各个平台都会充斥着色情、暴力、血腥等内容 , 审核是内容平台的护城河 , 在保护平台的生态” , 尽管离开了这个行业 , 张小飞仍对这一岗位的价值表示认可 。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 , 是有用户反馈某博主有自杀倾向 , 他参与了帮助 。 他对深燃表示 , 尽管大多数这类信息反馈是假的 , 但他们都会认真判断 , 如果真的有自杀倾向 , 会直接上报 , 由上一级研判后决定是否报警 , “要求十分钟之内处理完 , 毕竟人命关天” 。 在做完这一切后 , 他说 , 有一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成就感 。
从事审核行业5年 , 聂斌也提到 , 监控到有自杀倾向的用户 , 他们会根据用户的IP地址向当地派出所报警 。 一些社交类平台 , 还会通过审核员 , 对杀猪盘等涉嫌诈骗的账号进行处罚 , 防止用户被骗 。
然而 , 审核员这一岗位 , 也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 互联网信息呈指数增长 , 所有信息全靠人工审核 , 面临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 , 不论是从减少人力成本 , 还是标准化考虑 , 大厂们都在尝试着如何“让机器替代审核员” 。
确实 , 近几年 , 审核行业实现了技术上的进步 。
聂斌告诉深燃 , 2016年时 , 他所在的大厂 , 刚开拓视频业务 , 团队二三十人 , 全靠人工审核看完所有视频的每一帧内容 , 没有机器介入 。 后来 , 视频量多了 , 会采用抽帧方式先机审一遍 , 比如一个视频30秒 , 会从中抽20帧 , 过一遍算法 , 如果与模型库里的问题内容匹配上 , 则视频上线不了 , 不需要每一个视频都由人工审核 。
专门推广“机审”业务的第三方公司员工李树告诉深燃 , 以文本为例 , 他们刚推出色情模型时 , 准确率才20%左右 , 经过测试调优 , 几年后机审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 。
即便如此 , 人工审核 , 仍旧是行业里重要的一部分 。
李树表示 , 机审时效高、成本低、标准性强 , 但劣势是模型需要不断泛化学习 。 比如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 , 会生成新的词汇或图片 , 这需要先不断训练模型 , 来提高机审的准确率 , 但这前后需要时间 。 对于突发事件的反馈 , 尤其依赖人审 。
此前就有审核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 , 从事审核工作越久 , 就越肯定人审永远都不会被机器代替 。 “因为网友真的是太厉害了 , 特别是中文博大精深 , 色情、赌博、诈骗一类的问题内容永远会有变形 。 ”
目前 , 很多大厂采用“机审+人审”结合 , 即前期由机审完成大量初筛 , 返回相应标签 , 再由人工进行复审 , 质检人员对内容会再审核一次 。
也正因为如此 , 大厂审核岗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
审核员的处境 , 会好吗?
这次B站员工猝死事件 , 让审核岗被推到聚光灯下 。
近几年 , 大厂对于审核员的需求持续增长 , 但具体到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上 , 还有提升空间 。
聂斌就提到一个困惑 。 尽管他认可审核的价值 , 但让他感到尴尬的是 , “审核本身对公司不产生营收和价值 , 所以团队需要拼命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作用 。 ”
杜建告诉深燃 , 早期审核岗绩效体系还没有独立出来时 , 如果绩效有S/A/B三个梯度 , 审核岗永远会是B , “因为很难有亮点” 。 他带团队时 , 这样的结果 , 很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 公司似乎也没有兴趣设置好的激励模式 。
而员工面临极大工作强度 , 也没有在制度上给予足够的保障 。 杜建举例 , 他之前所在的公司为了节省成本 , 员工熬夜加班后 , 不给加班费、只能调休 , 但工作节奏又不让有调休机会 , 造成员工无法停下来休息 。
避免过劳、激励员工 , 并非没有解法 。
例如在排班上 , 杜建提到 , 关键是合理分配夜班、加班以及人力的使用 , 做好人力和机器的配合 , 三班倒(每班次8小时)比两班倒(每班次12小时) , 相对更能让员工接受 。
遇到春节这类法定节假日 , 有的公司会提前做好规划 , 给足加班费 , 吸引愿意留下来加班的员工 , 同时找到外包公司增加人手 , 解决临时性的人力需求 。 聂斌总结 , 其实就是夜班需要可控 , 保障员工休息 , 同时福利待遇也要给足 。
在员工的发展空间上 , 尽管公认空间较小 , 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 。
已经升为审核经理的聂斌介绍 , 从纵向来看 , 审核岗员工的发展有一线、组长、主管、经理、总监、基地负责人6个阶段 , 在横向上 , 也有向专员岗位拓展的机会 , 如质检、风控、策略、培训等 , 并非完全没有空间 。
作为行业老人 , 杜建尝试过运营岗 , 但发现自己在运营上可探索的空间 , 不如审核岗 。 首先 , 审核岗一个部门动辄几百人 , 考验着管理能力 , 其次 , “审核岗是一个能介入一线业务的岗位 , 除了审核内容 , 还可以由此延伸探索用户等级信用体系、舆情监控、做产品体验调研等 , 能上升到平台整个内容生态的管理” , 他表示 。
尽管在一些人眼中 , 审核岗等同于“低端的流水线工人” , 不少从业者仍认可着这个职业 。 当然 , 随着审核人员增多 , 晋升难度也在加大 , 价值感低、发展空间有限的问题的确存在 。
杜建坦陈 , 如果能做技术、做产品 , 的确不会有人愿意来做低门槛的审核岗 。 但对于学历和经验不足 , 又想要进入大厂的年轻人来说 , 审核岗也是一个触摸互联网行业的机会 。 相比于小公司 , 大厂的岗位相对稳定 , 至少不会出现欠薪的情况 , 在福利配套上也更完善 。 但也有不止一位从业者建议 , 如果在这一岗位上 , 从事1年没有晋升或到达新阶段 , 年轻人可以考虑换个行业 。
这是伴随互联网行业诞生的新职业 , 在近年竞争压力下 , 平台对审核提出了更高效的要求 , 不止一位审核员提到 , 所在的大厂之前不用强制上通宵班 , 在福利吸引下由员工自愿参加 , 后来变为了强制 , 大家都得参加 。
这一切背后的本质问题 , 还是在于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 , 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 , 公司是否考虑到员工的接受度 , 又是否对员工健康有足够的关注和关怀 。
这一次审核岗受到关注 , “希望能让大家对风控行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让更多人关注到行业底层的工作状态 , 减少一些职场的PUA吧” , 李树表示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硬件|日本市场出现DDR5转接卡:笔记本的内存能给台式机用
- 澎湃新闻|美国司法部追获超36亿美元失窃比特币,创金融追获金额记录
- 上海证券报|裁员30%?准备上市?记者实地探访,喜茶这样回应
- 创事记|加油站里加电桩,综合“加能”站要成主流?
- 红星资本局|我在互联网大厂当审核员
- 创事记|扎克伯格的2022 : 如何杀死「扎克伯格」
- 创事记|GPU进入新三国鼎立时代
- 创事记|贾跃亭又撒了两个大谎,谁还敢买FF?
- 市场资讯|应届生怒怼管理层后续:已离职、被标记永不录用?腾讯张军回应...
- 创事记|2022,资本终于要上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