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阳止痒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方论加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黄芪30克,桃仁6克(研),红花6克,皂刺3克,赤芍3克,山甲3克(炒) 。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助阳止痒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方论加减】【功用】活血祛瘀,助阳止痒 。
【主治】痘疹6~7天后,作痒不止,抓破无血 。失音声哑,荨麻疹,湿疹 。
【加减】治疗荨麻疹,可加防风、生地、蝉衣;治疗湿疹,可加茯苓、白术、薏苡仁 。
【方论】本方主治痘疹数日全身作痒 。方中桃仁、红花、赤芍活血祛瘀;诸痒多虚,痘疹等外部疾患,身痒者是邪气欲出,选用黄芪重在助阳补虚,固表止痒;穿山甲味咸性微寒,人肝、胃两经,具有祛瘀散结,通经排毒功效;皂刺通经活络 。该方治
疗痘疹作痒多是表虚因里气不行,故“抓破无血”,而“不是治初出痘一二日作痒之方” 。同时还可用于声哑失音的治疗 。
【医论】痒多表现于皮肤,有风痒、虚痒、微火则痒,邪出则痒 。王清任“论七八天痘疮作痒”指出:“痘疮作痒者,当先分明皮肤 。皮是皮,肤是肤,皮肤不分,如何能明痘疮作痒之本源?如人汤烫火烧,随起一泡,其薄如纸,即是肤;肤里肉外厚者是皮 。痘至六七天,瘟毒、浊气、津液尽归于皮之外,肤之内 。痘巢之中,正气虚,不能达痘中行浆、化脓、结痂,以致瘟毒外不得出肤,内不得人皮,毒在皮外肤里,故作痒 。医家遵《素问》‘诸疮痛痒,皆属于火’之句,随用清凉之品,克伐生气,不但作痒不止,胃气转伤 。有专用补气者,气愈补而血愈瘀,血瘀,气更不能外达于皮肤,此时用补气破血之剂,通开血道,气直达于皮肤,未有不一药而痒即止者 。”故此,王氏创立了助阳止痒汤,重用黄芪以补气助阳,选用桃仁、红花、皂刺、山甲、赤芍活血逐瘀之品加大破血祛瘀之功效 。该方突破了历代治痒的理论与实践,可谓难能可贵 。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中杂证》载述:“经曰:诸痒为虚 。又曰:火微则痒 。治者须分别治之 。痘方出而身痒者,此邪气欲出,腠理严密,其火游溢往来,故不时作痒,加味升麻葛根汤主之 。灌浆时,痘色淡白平塌,便溏懒食,浆清作痒者,此脾胃弱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主之 。如秽气触犯而暴痒者,外用避秽香熏之,内服内托散送毒外出,庶无内攻之患 。至于将敛而作痒者,此脓成毒化,荣卫和畅也,与疮疖将痊愈作痒者同论,不必服药 。”“加味升麻葛根汤:升麻、葛根、防风、淡豆豉、赤芍、桂枝、甘草(生) 。水煎服 。”“避秽香:苍术、大黄、茵陈等分 。上锉细,枣肉为饼 。炉中烧之,能避邪秽 。”“内服托毒散:黄芪(蜜炙)、人参、川芎、当归、白芷、木香(煨)、桔梗、厚朴(姜炒)、甘草(炙)、肉桂、防风 。引用姜枣,水煎
服 。”总之,痘疮作痒,一般初起时,宜用加味升麻葛根汤治之,透邪达表,使邪外出;若痘疹六七天作痒,则宜用王清任助阳止痒汤,补气通络,解毒祛瘀,往往有较好疗效 。
推荐阅读
- 足卫和荣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方论加减
- 黄芪甘草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方论加减
- 黄芪防风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方论加减
- 早泄汤真的有用吗 早泄汤怎么做
- 牡蛎汤的做法窍门 牡蛎怎么吃
- 古下瘀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方论加减
- 黄芪桃红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方论加减
- 急救回阳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方论加减
- 通经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用法用量、方论加减
- 萝卜排骨汤怎么炖好喝 萝卜排骨汤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