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肋软骨炎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9克 。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肋软骨炎又称为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软骨增生症、胸肋关节软骨炎、胸肋关节错缝、泰齐氏病等 。临床以胸肋关节部局限性肿胀和疼痛为常见症状 。本病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胸肋关节内韧带损伤有关,也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肋软骨炎为临床
常见病,多见于青壮年,其中尤以女性多见 。好发于冬春交界、秋冬交界的气候转变季节,有的病人近日内曾患有上呼吸道感染 。本病多见于上肢经常负重的年轻女性,因为这些患者的胸肌不发达,在过度、反复的上肢活动后,往往使胸肋关节软骨摩擦损伤,形成胸肋关节错位,使该关节面有炎性渗出、水肿,并致周围软组织增生、纤维化或疤痕化,由此形成了无菌性炎症,故而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临床肋软骨炎可见到急性发病和缓慢起病,一般突然发作者多有明显的原因,如用力搬重物、胸部受到外力的撞击后,自觉胸部刺痛难忍,甚至上肢活动、咳嗽、说话都可加重,几天后可见受伤的胸肋关节处隆起肿胀,自觉疼痛;缓慢起病者有的为急性伤后未得到及时治疗所致,有的可能因长期劳累所致,患者疼痛多为隐痛,痛牵肩背,局部隆起明显,表皮无红肿,表面光滑,与基底固定,与皮肤不粘连,有压痛 。通常X线检查无异常 。
肋软骨炎属于中医学“胸肋骨痹”、“瘀血”、“胁痛”、“筋结”、“痰核”、“流注”等范畴 。其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痰瘀邪毒互结于胸肋 。中医辨证分型为:外感型,气滞型,血瘀型,阴虚型,痰结型,热毒炽盛型,肝郁气结型,气虚血瘀型 。血府逐瘀汤用于肋软骨炎兼有瘀血证候者 。
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生地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牛膝10克,木香6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甘草6克 。
若局部痛甚者,加元胡10克,三棱10克,没药6克;若气滞甚者,加香附6克;若上肢痛者,加姜黄6克,桑枝6克;若局部肿而坚硬者,加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 。
(1)根据《陕西中医》,1987,(1):34,张惠贞报道: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肋软骨炎36例,其中,痊愈32例,好转4例 。处方:生地、枳壳、牛膝、桃仁、红花、片姜黄、香附、郁金、赤芍、柴胡、川芎、元胡、代赭石、杏仁、半夏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
(2)根据《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2):30,陈建兵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肋软骨炎63例,其中,痊愈56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3%,服药时间为2~8天 。处方:当归12克,生地12克,桃仁12克,红花8克,枳壳8克,赤芍10克,柴胡10克,桔梗3克,川芎12克,牛膝15克,甘草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
【血府逐瘀汤肋软骨炎配方】(3)根据《中医杂志》,1980,(6):35,张悦金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肋软骨炎14例,全部治愈 。处方:红花9克,桃仁9克,赤芍9克,川芎9克,乳香9克,没药9克,枳壳9克,山栀9克,桔梗9克,牛膝9克,黄芪15克,甘草3克 。加减:肿痛不甚者,去乳香、没药;痛甚者,加两面针15克,白芍15克;胃纳差者,加怀山药30克,鸡内金6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