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复脉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加减复脉汤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炙甘草18克,干地黄18克,生白芍18克,麦冬15克(不去心),阿胶9克(烊化),麻仁9克 。
【用法用量】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分3次温服,每日1剂 。
【功用】滋阴退热,养液润燥 。
【方歌速记歌诀】
加减复脉干地黄,炙草冬芍麻仁攘;
阿胶养血并润燥,阴液亏损是良方 。
【主治】温病后期,阴液亏虚,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或见心中震震,舌强神昏,或见耳聋,或见神倦欲眠,舌赤苔老,或见脉结代,甚则脉两至者 。
【加减】剧者加甘草至30克,白芍、地黄均加至24克,麦冬20克,日3夜1服 。
【方论】本方由《伤寒论》炙甘草汤去参、桂、姜、枣加白芍而成,为温热病,邪气深人下焦,肝肾阴伤而设,故治宜滋阴救液,保得一分津液,即有一分生机 。方中生地、阿胶、麦冬益阴生津;芍药、甘草合用酸甘化阴,以滋养肝肾之阴;麻仁润燥滋阴 。诸药配伍,共成清凉救阴又清虚热之剂,
【加减复脉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医论】本方证所治为温病日久,邪热损伤肝血肾精,而致真阴耗损,虚热内生,邪少虚多之候 。正如吴鞠通云:“热邪深人,或在少阴,或在厥阴,均宜复脉 。”由于真阴耗损,阴虚不能制阳则虚热内生,而见身热不甚,久留不退;手厥阴心包之劳宫穴在手心,足少阴肾经之涌泉穴在足心,故内生之热循阴经外发,则见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阴液枯涸不能上滋则咽干齿黑;阴精亏损不能上济于心,则心阴太亏,心失所养,故见心悸、神倦欲眠;不能上充于耳,则见耳聋;不能上荣于舌,则见舌赤、舌强;阴血亏虚血脉不畅,则见脉虚软或脉结代 。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原注中对本方的主治、病机及运用所作的详细论述 。其云:“温邪久羁中焦,阳明阳土,未有不克少阴癸水者,或已下而阴伤,或未下而阴竭 。若实证居多,正气未至溃败,脉来沉实有力,尚可假手于一下,即《伤寒论》中急下以存津液之谓 。若中无结粪,邪热少而虚热多,其人脉必虚,手足心主里,其热必甚于手足背之主表也 。若再下其热,是竭其津而速之死也 。故以复脉.汤复其津液,阴复则阳留,庶可不至于死也 。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 。在仲景当曰,治伤于寒者之结代,自有取于参、桂、姜、枣,复脉中之阳;今治伤于温者之阳亢阴竭,不得再补其阳也 。用古法而不拘古方,医者之化裁也” 。
推荐阅读
- 加减补中益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附子粳米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加减附子理中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加减芩芍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四苓合芩芍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厚朴草果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黄连白芍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麦冬麻仁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二金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
- 杏仁薏苡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