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缤纷多彩鹦哥岭( 二 )


花花绿绿的蛇,是自然进化的神奇产物,一亿多年后,沧海早已变桑田,蛇依然横行天下,既会爬也能跳,能蛰伏也能出击。它是西方的神话动物,正是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蛇成为全世界的医药标志。黎族中的“美孚黎”也认为蛇是有神力的,同样将蛇视为图腾,在文身或文脸时都会刺上蚺蛇状的花纹,因此“美孚黎”也被称为“蚺蛇美孚”。通体翠绿的毒蛇竹叶青,一招致命的蛇蝎美人金环蛇、银环蛇,地球上体型最大的蟒蛇,世界上最长也最危险的剧毒蛇王眼镜王蛇……都在鹦哥岭找到了它们的伊甸园。
蛇只能在地面上伏击,而它的天敌蛇雕却在空中虎视眈眈。蛇雕栖居于深山密林,在高空盘旋飞翔时鸣叫似呼啸,让我不由想起梭罗笔下的那只鹰:“它并不是很孤独,倒让它底下的整个大地显得很孤独。”蛇雕的海南亚种也是中国特产亚种,是仅分布于海南的留鸟,主要栖息于鹦哥岭,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蛇雕体型虽小,却是个狠角色,捕蛇的方式很血腥,享用大餐的样子很雷人;“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人类臆想出来的意象,蛇雕将整条蛇生吞却是血淋淋的事实。也许你没听说过蛇雕,至少知道“饮鸩止渴”这个典故吧?没错,古人说的“鸩”就是蛇雕。
海南热带雨林中有很多长相怪异的动物,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出海南独特的两栖爬行动物,它们具有独特的环境适应能力。
蛙类的模样千奇百怪,但在黎族人心目中,在水里生长的蛙,拥有强大的生存能力,是一种神物。《蛤蟆黎王》书中传说青蛙有神性善巫术,能喷出毒气令人昏迷,曾打败五指山的官兵,因而被推举为新黎王,因此,在黎族文身、服饰图案中有许多蛙的形象,在称为蛙锣的铜锣上也铸有蛙纽。黎族还认为蛙能避邪,能给人带来好年景,甚至能左右风调雨顺,所以“砍山栏”烧山时必须听到蛙鸣,否则会触犯神灵造成减产。
海南蛙的种类多达几十种,它们是大自然中不可替代的一群:圆头圆脑的海南湍蛙、体型超小的小湍蛙、长相诡异的海南拟髭蟾、体型窄长的海南溪树蛙,以及细刺蛙、海南疣螈、眼斑小树蛙、鳞皮厚蹼蟾等,它们在鹦哥岭各有生存之道。海南小姬蛙,多好听的名字,这种玲珑可爱的小姬蛙,是首次在鹦哥岭发现的新物种。鹦哥岭树蛙在鹦哥岭被发现、被确定为新种并以发现地命名,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标志着它得到了全世界分类学者的认可。树蛙智商很高,雌蛙结群将卵产在水坑边的树枝上以免被天敌吃掉,卵在树上孵化成小蝌蚪,蝌蚪掉进坑里长大成蛙,蛙宝宝顽强求生的毅力和本领令人叹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多美的画面和意境,我在鹦哥岭体验过:入夜,山林万籁俱寂,唯有蛙声如雨。这种奇妙经历终生难忘。
物种|缤纷多彩鹦哥岭】鹦哥岭以让人难以置信的自然美景,以奇特的地质、水文、生态景观,吸引着国内外专家经常前来实地考察,也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旅游探险家慕名而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