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钩藤汤的出处来源
出处来源(《通俗伤寒论》)
药物组成:羚羊角片5g,钩藤、白菊花、白芍、茯神木各9g,桑叶6g,川贝母12g,竹茹15g,生地黄15g,生甘草3g 。
功效主治: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治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高热不退,烦躁眩晕,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干,或舌焦,起刺,脉弦数 。
方解:本方病机为肝经热盛,热极动风 。故治宜凉干熄风,增液舒筋 。方中主药羚羊角、钩藤凉肝熄风,清热止痉;辅以白菊、桑叶清肝透热,助主药以增强清热熄风;佐以白芍、生地黄,甘草滋阴增液,柔肝缓急 。川贝母、竹茹、茯神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使以生甘草调和药性 。诸药合用,体现以凉肝熄风为主,辅以滋阴化痰安神,标本兼顾的配伍特点 。
药理研究:解热,降血压,镇静,抗惊厥 。其中羚羊角、钩藤解热,镇静,降血压,抗惊厥;白芍、白菊、州贝母扩张外周血管,降血压,镇静,解热;生地黄、生甘草解热,降压 。
临床应用:本方为治肝经热极动风的代表方剂 。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干,脉弦数为据 。若热邪内盛者,加大青叶、夏枯草、草决明,以加强清肝泻热;热邪内闭,神志昏迷者,加服紫雪丹、安宫牛黄丸,以清热开窍;热伤津液较甚者,加玄参、麦门冬、石斛、阿胶,以滋阴增液;神昏痰鸣者,加天竺黄、竹沥以清热化痰;抽搐甚者,加全蝎,蜈蚣、僵蚕,以熄风止痉 。用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小儿高热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病之头痛眩晕,抽搐,手颤等属肝经热盛者 。
现代制剂;汤剂 。
用量用法:水煎,一日一剂,于饭前一小时分3次服 。
使用注意:羚羊角一般宜锉末冲服,每次0.5一1g;或以大剂量20一30g的山羊角代用,
【羚角钩藤汤的出处来源】本方歌诀:羚角钩藤茯神地,芍茹川贝甘桑菊,肝热动风热不退,烦躁神昏手足搐 。
推荐阅读
- 如何做椰肉炖鸡 椰肉炖鸡汤的正宗做法
- 孕妇清炖牛排骨汤怎么做 清炖牛排骨汤如何做
- 女人常喝鲫鱼汤的好处
- 羊肉汤怎么做 羊肉汤做法
- 当归炖鸡汤的做法(青少年食谱)
- 番茄莲藕排骨汤的做法(青少年食谱)
- 萝卜丝儿鲫鱼汤的做法(青少年食谱)
- 大灌汤包的做法和配方 大灌汤包的做法和配方是什么
- 五指毛桃煲汤的禁忌 五指毛桃煲汤的作用
- 汤圆制作的方法 汤圆制作的方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