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揭秘之太阳系成员“火星”


宇宙揭秘之太阳系成员“火星”


文章图片


宇宙揭秘之太阳系成员“火星”


文章图片


宇宙揭秘之太阳系成员“火星”


文章图片


宇宙揭秘之太阳系成员“火星”


文章图片


宇宙揭秘之太阳系成员“火星”


文章图片


宇宙揭秘之太阳系成员“火星”


文章图片


【导语】宇宙浩瀚无垠 , 总让人充满好奇 。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知从未停止过 。 宇宙是怎么来的?宇宙中蕴藏着怎么样的秘密?等等一系列疑问总是困扰着我们 。 就让我们怀着求知的好奇心共同去探索吧 。

【本期话题】宇宙揭秘之太阳系成员“火星”

供稿:米云坡
修订/排编:宇宙小编
核稿发布:创作无止境
宇宙揭秘

第一章
太阳系的运动成因
二、太阳系成员
火星
【宇宙揭秘之太阳系成员“火星”】
火星也是有高地说明地下有离心力 , 地上的裂缝也是离心力所为 , 所以 , 石头漏出来说明有风;火星 , 是难得的中西文化寓意较为统一的一颗行星 。 西方将它命名为“Mars” , 来源于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 , 象征着无秩序 , 以及战火 。 而在古代中国 , 则被命名为“荧惑” , 是“荧荧火光 , 离离乱惑”之意 , 预示着残害贼杀、疾病、战争等灾难的发生 。 其实之所以如此 , 是因为自远古时期 , 人类就用肉眼观测火星 , 虽然是天空中颜色最红的一颗星 , 它的轨迹却有点不规律——它在某些月份会减慢速度 , 停下脚步 , 甚至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 然后再折返回原来的方向继续行进 。 这种行为令人难以琢磨 , 因此与无秩序相联系 。

虽然名为“火”星 , 实际上它是一颗正在冷却的行星 , 两极之冷甚至凝聚了二氧化碳形成的冰盖 。 火星位于地球和小行星带之间 。 小行星带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一个区域 , 大部分已知的小行星都在这里 。 散落的小行星之所以没有凝聚成一颗行星 , 是因为位于小行星带外侧的木星的形成是早于类地行星的——木星就是《流浪地球》中勾住地球的那颗大的气体巨行星 。

木星的巨大的质量干扰了其引力范围内的其他天体的形成 , 使得这些小行星始终处在演化早期的原行星阶段无法凝聚成一颗真正的行星 。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必须足够大 , 来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
3、必须清除轨道附近的区域 , 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
木星的轨道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显著的迁移 。 木星形成后不久 , 在内太阳系仍然保有不少气体时 , 这颗气态巨行星向内迁移到了小行星带附近 , 木星的引力拖曳显著地限制了火星轨道附近的小行星数量 , 让发育中的火星饥肠辘辘 , 土星的形成让木星产生反向的迁移 , 小行星带内侧的小行星上的水早已被褫夺殆尽 , 而外侧的小行星仍然保有水 。
木星轨道的往复迁移 , 解释了火星为什么无法获得接近地球这么大的质量 。 而火星的小个头又是决定其演化历程的关键因素 。 火星的体积和质量在行星中都算不上大的 。 事实上 , 新形成的行星内部是炽热的 , 并会通过其表面散发热量而逐渐冷却 。 星体越小 , 则其内核热量越少 , 同时冷却也越快 。

火星的热量来源于两个方面 。 一方面 , 不稳定元素的自然衰减产生的热量 , 这引起了火星内部温度的上升;另一方面 , 小天体撞击产生的能量也会在表面累积 。 这些热量诱发了强烈的火山活动 , 持续地释放出挥发性化合物 , 这构成了富含二氧化碳的原始火星大气 。 这些稠密的大气存在了大约5亿年 , 通过温室效应产生了适合液态水存在的温度和压力 , 这也帮助了大气维持了自身的存在(这个曾经的假说已经因火星上黏土的发现而被确认 , 因为如果没有大量水的存在是不可能形成黏土的 , 此处所指应该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黏土) 。 然而好景不长 , 火星内部的深度冷却冻结了深处的地壳运动 , 进而导致火星内部磁场消失、全球气候变化 。 此时火星无助地、迅速地失去了磁层的保护;而太阳风——高速袭来的离子和活跃电子——则撞击火星高层大气 , 致使其被逐渐侵蚀 。 屋漏偏逢连夜雨 , 这些不同机制合力将原子和分子从火星大气层中剥离、带入到星际空间中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