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技术, 临床检测市场新蓝海( 二 )


百奥医药创始人刘杰认为 , 单细胞测序需要在系统检测能力上实现突破 。 “现在即使是10X Genomics的系统也只能检测1500个左右 , 相对于全细胞表达基因总量来说还太少 , 且检出的很多基因相当一部分属于看家基因范畴 , 而限制了单细胞测序向临床方向发展 。 系统检测能力还有极大的待提升空间 。 ”
可以注意到 , 海外 , 单细胞技术产业链划分清晰 , 如10x Genomics和BD主要布局单细胞测序 , CellSearch专注布局单细胞捕获 。 但在国内 , 已经有多家企业在布局覆盖单细胞捕获、测序及生信分析全流程的单细胞测序完整解决方案 , 包括百奥医药、德运康瑞、寻因生物、伯豪生物、序科码等 。
就在2021年5月 , 德运康瑞宣布并购微著生物 。 并购整合完成后 , 德运康瑞在现有的单细胞富集和检测平台、两款不同原理的单细胞测序平台、单细胞生信分析平台的基础上 , 并入了微著生物的单细胞测序平台和微球编码技术 , 使德运康瑞成为了全球少有的全链条式深度布局的单细胞企业 。
寻因生物搭建了从样本保存解离到生信分析的全链条单细胞测序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 , 研发的SeekOne单细胞测序平台拥有微孔和油包水双方法学 , 可面向不同的单细胞科研需求灵活应答 。 同时 , 产品技术表现均可比肩国际一线品牌 , 为国内单细胞研究提供更多选择 。 百奥医药也致力于提供涵盖单细胞诊断仪器、诊断试剂、医学诊断技术分析等在内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
“单细胞技术在临床落地最终会是IVD形式 , 企业要想布局临床市场 , 就必须要提前布局完整解决方案 。 不断完善产业链 , 覆盖上中下游会是未来的长期趋势 。 ”刘杰表示 。
李宗文则表示:“各家企业积极搭建单细胞技术完整解决方案既是企业自身选择 , 也是行业大环境影响 。 全链条式产品服务是现阶段的理想方案 , 未来 , 随着参与企业越来越多 , 产品越发多元化 , 上游仪器厂家增多 , 产业实现良好的上下游衔接时 , 这种现象将会改变 。 ”
>>>>
质谱流式:适用于特定场景 , 在临床落地更快
质谱流式细胞术也是单细胞分析的重要技术 。
质谱流式细胞术应用于单细胞蛋白质分析 。 该技术利用质谱原理、独特的金属标记抗体标记细胞表面和内部蛋白 , 对单细胞进行多参数检测的流式技术 , 能在单细胞水平同时分析超过50种细胞参数 , 相较于流式细胞技术常规分析4-10种蛋白 , 在分析效率上有极大的提升 , 在临床使用和新疗法开发中具有显著优势 。
海外 , 质谱流式细胞术企业包括BD、Fluidigm , 国内企业有宸安生物、普罗亭等 。

质谱流式企业布局(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可以发现 , 国内涉足质谱流式细胞术的企业较少 。 对此 , 李宗文表示 , 单细胞测序是一种“发现型”工具 , 是一种类似于广谱的检测手段 , 能够检测数万个基因 。 与单细胞测序相比 , 质谱流式检测的靶点较少 , 目前能检测50种细胞参数 , 国际上最多也只能检测100种细胞参数 , 因此更适用于某些特定的场景 , 如血液病等 。
单细胞测序属于NGS生态下的一个版块 , 所以热度较高 。 但其实对于临床来讲 , 40-50个靶标已经足够 , 且质谱流式具有检测成本较低 , 检测速度快的优势 , 会比单细胞测序更快实现临床落地 。
总的来说 , 单细胞测序和质谱流式细胞术是互补关系 , 各有价值 。 随着“人类细胞图谱计划”推出以及单细胞技术在复杂疾病领域带来的巨大认知突破 , 单细胞测序和质谱流式都将在药物开发和临床领域迎来更大的商业化风口 , 两大技术领域都有希望诞生百亿美金级巨头 。
科研服务是主战场 , 临床检测尚在萌芽
科研服务、药物开发、临床检测是单细胞技术的三大应用市场 。

单细胞技术三大应用市场(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
科研服务市场最为成熟 , 但还未形成头部效应
目前 , 单细胞技术在科研服务市场的应用最为成熟 , 单细胞技术在国内科研服务市场的规模已连续多年成倍增长 。 寻因生物2021年4月实现商业化 , 营收已经破4000万 。 新格元的单细胞测序平台获得了海内外700余名用户的肯定 , 发表了大量科研论文和成果 。 博奥晶典支持国内外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发表SCI论文2000余篇 , 杂志总影响因子超过9600分 , 其中20分以上文章46篇 , 10分-20分文章87篇 。
李宗文谈到:“科研服务市场空间较大 , 大部分企业都是引进国外的系统提供服务 , 自研厂商还没有形成规模 。 这一市场还没有形成头部聚集效应 , 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挖掘 。 预计未来两年科研服务市场会诞生一家明显的头部企业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