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技术, 临床检测市场新蓝海( 四 )
科研服务市场是重点 。 科研服务市场现在能够产生实实在在的营收 , 临床市场各家企业均在努力 , 但是短时间内不会迎来爆发 。 “技术同质化难免带来价格上的正面竞争 , 2022年 , 在技术上有差异化创新的企业能够在科研服务市场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 ”李嘉成表示 。
检测能力不断提高 , 检测范围不断扩大 。 “接下来 , 单细胞技术能够检测的基因数量会迅速提高 , 检测范围也将从DNA表达扩大到细胞表面蛋白等层面 。 甚至说 , 未来单细胞未必一定要测序 , 通过更多技术手段 , 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单细胞的分辨能力 。 ”刘杰说道 。
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快速发展 。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依靠单一组学存在较大局限性 , 多组学在致病机理研究、肿瘤标志物与致病靶点筛选 , 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上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 接下来将整合目前较为成熟的转录组与其他组学技术 , 在同一个细胞上实现转录组、基因组、表观组、蛋白组等多组学的全面检测 , 助力个性化医疗 。
单细胞分析成为底层常规研究方法 。 李宗文表示:“单细胞技术产品会趋于多元化 , 像NGS一样成为新时代进行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的底层技术 。 ”
谈及单细胞技术竞争关键要素 , 刘杰表示上游原料自研和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 如果国内企业的系统能够接近甚至超过10X Genomics的系统 , 能够很快在行业内占据竞争优势 。
目前 , 单细胞技术上游原料、设备垄断是最为明显的痛点之一 。 李宗文表示:“实现产业横纵联合 , 形成完整链条是保证不被卡脖子的关键 。 寻因生物核心关键原材料已经实现自研自产 , 产品国产化率较高 , 未来会进一步拉高国产化率 。 ”
此外 , 国内有大量企业在自研单细胞设备 , 但是性能表现与10X Genomics的系统还有很大的差距 , 在实际使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 。
刘杰谈到:“这是中美在技术工业水平上差距的体现 , 短期内很难有好的解决方案 , 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耐力 。 百奥医药正在开发基于微流控、液滴包裹方式的单细胞分子检测系统 , 有望在检测性能上实现一定的突破 。 ”
李宗文则认为 , 产品布局和设计理念将是企业长久竞争的焦点 。 “任何竞争本质上是产品维度的竞争 , 商业化手段是锦上添花 。 需要企业对市场、产品有深刻的理解 , 建立完整的产品体系 。 ”
李嘉成总结道:“目前单细胞技术整体发展环境是有利的 , 各种配套加工技术、微流控芯片加工制造、工业自动化程度相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 , 这都会有利于单细胞商业化技术的落地和大规模应用 。 ”
*感谢百奥医药创始人刘杰、德运康瑞CEO李嘉成、寻因生物创始人李宗文对本文提供的支持 。
推荐阅读
- 人体冷冻技术:客户多富翁,一颗头颅75万,“冻住”时间有意义吗
- 美国6次登月,为何无一次着陆在月球背面?土星5号技术已丢失?
- 逆转衰老技术再度突破,贝索斯200亿推动下一代延寿疗法实用化
- 你对生物基因技术了解多少?
- 《海王》中的亚特兰蒂斯:失落在海底的万年古国,古老却技术先进
- 微型天线支持便携式生物医学、食品分析和其他纳米和太赫兹技术
- 吊打SpaceX?马斯克投亿万的回收技术,被中国航天一根钢丝绳超越
- 磁共振检查噪音大是怎么回事?关于磁共振技术的4个常识,需了解
- 你眼中的技术分析到底是什么?
- 男子去打针,被护士老婆连扎三针:他惹我生气,网友:技术性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