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字经济的理论探究和顶层设计


近年来 ,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 , 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 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 正在成为主要国家开展战略竞争的焦点领域和前沿阵地 。 2021年10月18日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 事关国家发展大局 , 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 ,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 总书记特别强调 , 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 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 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 ,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
一、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作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的数据 , 具有供给充裕性、使用共享性、价值叠加性、功能融合性、产权复杂性等新特征 , 使得数字经济运行呈现技术主导、数据驱动、业态融合、平台支撑、时空泛在、规则竞合的运行趋势和规律 , 对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 。
(一)充分认识数据要素的新特征
同传统生产要素相比 , 作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的数据 , 具有很多新特征 , 它已经并正在深刻改变着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和经济发展的趋势规律 。
1. 供给的充裕性 。 随着互联网、传感器以及数字化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和快速升级 , 人机物互联的新时空正在成型 , 普适计算使得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并处理数据 , “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将成为常态 , 从而带动数据加速度、指数级增长 。 据国际数据集团(IDC)发布的报告显示 , 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到2025年的175ZB(1ZB相当于1.1万亿GB) 。 数据生产源源不断 , 供给极大充裕 , 数字经济增长源动力不再有陷入枯竭之虞 。 同时 , 数据赋能使得土地、资金、劳动力等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要素的稀缺性 。
2. 使用的共享性 。 很多数据所具有的非排他性 , 可以被不同人在同一时间使用 , 且不会降低数据的质量或容量 , 其共享特征十分明显 。 当然 , 有些经过加工的数据具有排他性 。 如一些媒体信息终端采取付费形式 , 只有付费会员才可阅读 , 但排除他人使用的成本很高 。 因此 , 数据开放和软件开源势将成为全球主流 。 此外 , 数据传播和使用不仅能跨越时空 , 而且边际成本接近于零 。 数据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均衡共享 , 势将推动全社会经济福利和公共福利水平大幅提升 。
3. 价值的叠加性 。 数据不仅具有可无限复制、反复使用且不会发生损耗的特性 , 其使用过程还会赋予数据更多的信息和价值 。 数据使用的频率越高、范围越大 , 使用者通过使用、遗留、改造等方式产生的新数据就会越多 , 从而形成数据数量的持续累积和数据价值的叠加传递 。 人类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分析 , 可以验证已知知识、发现未知知识(验证经验知识和理性知识、发现大数据知识这一新知识形态) , 数据价值将由此实现由信息价值向知识价值的跃升 , 数字经济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将会加倍释放 。
4. 功能的融合性 。 数据能同其他生产要素不断组合迭代和交叉融合 , 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人才流、资金流的趋势日益明显 。 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节 , 数据要素往往同其他要素融合在一起发挥效应 , 从而加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 ,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 比如 , 数据要素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深度融合 , 将不断催生智能机器人等“新劳动力”、金融科技等“新资本”、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 受此影响 , 人类经济社会运行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 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迭代会进入快车道 。
5. 产权的复杂性 。 在当今万物互联时代 , 人的数据、物的数据、机器数据不停涌现且相互交织融合 , 数据产生的主体和记录处置的载体紧密联结 , 但两者往往归属不同 , 而且数据个体产生和数据集成使用的矛盾始终存在 , 导致数据产权多为不完全产权 , 即产权关系很难被清晰界定 。 比如 , 在网络购物中 , 用户的点击、浏览、购物历史等数据均被网络平台所记录 , 平台作用巨大 , 理应获得部分产权;但这些数据同用户的隐私息息相关 , 相关平台在处置这些数据时理应事先得到用户同意 , 并实行合理的利益分配 。 而目前尚未形成具有共识性的数据权属理论和行业实践 , 这就给数字经济治理和社会生活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