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道上 , 罗塞塔描述了彗星的重力、质量分布、表面成分以及裂缝和凸起等奇怪特征 。 2016 年 9 月 30 日 , 罗塞塔号故意坠入彗星表面 , 在彗星的最后几秒收集和传输数据 。
天文学家很快将参观太阳系诞生的另一个遗迹 , 即富含碳的小行星本努 。 2016 年 9 月 8 日 , 航空局发射了起源-光谱解释-资源识别-安全-风化层探测器 , 它将接近并研究贝努小行星 , 从其表面取回样本 , 然后将样本返回地球 。
贝努与灶神星、谷神星和 67P/CG 一样 , 应该提供 45 亿年前太阳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7. 用强大的望远镜探索宇宙随着望远镜、光谱仪和干涉仪遍布地球表面到 150 万公里外的太空 , 人类正在凝视并越过太阳系 。
哈勃太空望远镜于 1990年4 月发射并绕地球运行约 550 公里 , 在其深场图像中让人类第一次看到了我们之外的众多星系 。 它向我们展示了孕育婴儿恒星的高耸气体柱 。 哈勃还让我们瞥见了外行星的极光 , 甚至是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的大气层 。
然后是150 万公里外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 , 它打开了我们对太阳以外其他世界的视野 。 自 2009 年以来 , 开普勒望远镜已经发现了近 4500 颗系外行星——其中一些是地球大小 , 而另一些则比木星大几倍 。
加入系外行星搜寻的是斯皮策太空望远镜 , 它用红外光扫描深空 。 欧洲航天局于 2013 年 12 月发射了他们的望远镜 , 其目标是通过想象银河系 1000 亿颗恒星中的 1% 来创建精确的银河系 3D 地图 。 在地球上 ,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测量了两个黑洞碰撞产生的震动时空波 。
8. 寻找奇异的系外行星系统2 月 22 日 , 斯皮策望远镜的科学家宣布发现了一个相对较近的太阳系 , 其中包含的不是一颗 , 也不是两颗 , 而是七颗地球大小的行星 , 它们在非常快的轨道上运行 。 行星系统 TRAPPIST-1 令许多系外行星科学家感到惊讶 , 他们没有预料到有七颗潜在的岩石行星会围绕一颗像 TRAPPIST-1 这样的恒星形成并共存 , TRAPPIST-1 是一颗只有太阳大小十分之一的矮星 , 大约一半热 。
尽管所有七颗行星的轨道都非常适合水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 但主星的低温使得 TRAPPIST-1 系统的外四颗行星可能拥有液态水 。 根据剑桥麻省理工学院行星科学家麦克的说法 , TRAPPIST-1 行星“是迄今为止寻找太阳系外生命迹象的最佳目标” 。
甚至我们最近的恒星邻居比邻星也拥有一个宜居带的陆地世界 , 这向天文学家表明地球大小的行星可能在宇宙中无处不在 。
9. 空间科学教育新前沿“对空间研究的迷恋可能有助于推动年轻一代接受航空高等教育 。 ”
确保空间科学的未来意味着培养新一代的探索者 。 例如 , 在非洲 , 一群研究人员和组织正在带头发起“非洲行星和空间科学倡议” , 该活动旨在克服非洲大陆缺乏专门的、资金充足的项目的问题 。 该组织希望“对空间研究的迷恋可能有助于推动年轻一代接受[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学科的高等教育 。 ”
高空气球和立方体卫星为世界各地的学生打开了太空探索的领域 。 例如 , 在加利福尼亚 , 一群学生(由当地父亲带领)一直在使用太空气球仔细观察平流层 。 以研究平流层中的温度、压力和辐射 。 今年 , 该小组的成员从美国的一端蔓延到另一端 , 看看宇宙射线如何影响地球的磁场 。
8 月 21 日 , 各地的大学、天文台和科学组织为家庭举办了科学活动 , 以提高人们对当天日食的兴奋 。 学生和公民科学家发射气象气球 , 记录动物和植物的反应 , 并通过望远镜观察和了解这一天体事件 。
10. 让人类进入太空的创意随着我们对空间科学的了解越来越多 , 我们也在推动科学政策的界限 , 以便我们继续了解更多 。
航空管理人员、科学家和前宇航员正在呼吁人类重返月球 , 除此之外 , 还要重返火星 。 在准备过程中 , 参议院已推动寻找更好的方法来预测和减轻太空天气对人类和技术的影响 。
月球轨道站将作为通往永久月球基地的垫脚石 , 以及将人类送上火星所需技术的试验台 。
在国际舞台上 , 美国和俄罗斯计划合作建立深空门户 , 这是一个月球轨道站 , 将作为通向永久月球基地的垫脚石 , 以及载人所需技术的试验台火星 。 欧洲航天局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利用月球资源在月球上创造可持续的人类存在 。
独立资助的项目也有让普通公民进入太空的目标 。 太空探索公司旨在提供商业上可用的太空旅行并促进人类生活在火星上 。 对一些人来说 , 火星只是一个开始 。
推荐阅读
- 华人美女博士一作登Nature子刊:发现超高力学性能新材料
- 中国已否认,也非美国!3月4日撞击月球的神秘航天器,究竟谁的?
- 金星大气层无人机,发射千米太空建筑,NASA启动先进概念项目投资
- 5年发表12篇一作SCI!这位90后女神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 南大洋正疯狂吸碳,比释放量多5.3亿吨,科学家:这可不是好兆头
- ?外星条件下的人类钠、钾、钙矿物质营养的摄入情况
- 战略500讲:核聚变的哲学原理,是数量、质量与运行轨迹之积
- 比地球重10倍,这颗42光年外的类地行星,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 中国团队创造记录!月球上新发现的透明玻璃球,到底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