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之一——伊比利亚猞猁


动物世界: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之一——伊比利亚猞猁


文章图片


动物世界: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之一——伊比利亚猞猁


文章图片


动物世界: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之一——伊比利亚猞猁


【动物世界: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之一——伊比利亚猞猁】
很多人都听过猞猁这种中型猫科动物吧 , 它的耳朵上有一对短小的触毛 , 这种中型的猫科动物主要生活在欧洲地区 , 而且它还有单独的一个亚种——伊比利亚猞猁 , 这种猞猁仅仅分布在西班牙南部的多阿菲国家公园和莫雷那山脉各有一个孤立是族群 , 它的体色一般是黄褐色到红褐色 , 具有实心斑点或斑块 , 有时候斑块断裂成小碎斑 。 两性都有明显的白色面鬃 , 鬃须上面有黑纹 , 耳朵上有黑色的长蔟毛 , 尾尖为黑色 。

伊比利亚猞猁的雄性体长在68厘米-83厘米之间 , 尾巴长度12——16厘米 , 雄性体重在7——16千克 , 雌性体长在68——75厘米之间 , 雌性体重在8—10千克 , 它们主要栖息在茂密的森林 , 丛林 , 灌木丛和地中海矮树林交错分布的地区 , 开阔的草原和林地也是猞猁喜爱的捕猎场所 , 规避农田和外来树种的人工林 , 有时也会出现在松林之中 。


觅食行为
伊比利亚猞猁的主要食物是穴兔 , 在食物中占比达到了75%以上 , 这是由于它生存的地域局限性所致 , 在穴兔不够丰富的地方它们就不能生存 , 它们几乎一年的时间都在捕食这种动物 , 尤其是在哺育幼崽的时候 , 辛苦偶尔也会捕食小型的啮齿动物 , 野兔和鸟类 , 包括野鸭 , 大雁 , 喜鹊和鸽子等 , 有时候在春冬季还会捕杀马鹿幼崽 , 也能捕杀其他食肉动物 , 包括狐狸 , 小斑獛和野生家猫 , 但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 , 捕杀食肉动物是因为实在没有其他猎物 , 只为了减少对穴兔的竞争 , 它的捕食方式是采用咬穿头骨的方式杀死穴兔 , 对鹿类等大型猎物是采用窒息的方法 , 不会捕食家禽 , 可能是因为和人类栖息地接触机会很少 , 遇到大型猎物它会用树枝和枯枝把吃剩的较大猎物掩盖起来 , 以后返回继续食用 , 直到吃完为止 。

社会性和繁殖
伊比利亚猞猁过着独居生活 , 建立领域 , 每只雄性和一两只雌性领域重叠 , 同个体的巢域只有边缘部位重叠 , 雄性具有很强的领域性 , 有其他雄性猞猁闯入领地 , 原来的猞猁就会和外来者产生竞争 , 领域竞争有时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 伊比利亚猞猁是季节性繁殖 , 通常初春1到2月繁殖 , 生产高峰在3月份 , 偶尔在夏天4到6月生产 , 每一胎产下2到4只幼崽 , 幼崽和7到8个月后就可以独立生活 , 但是一般会继续逗留在出生地 , 直到第二年稍大些才会扩散 , 雌性猞猁2岁以后就可以开始繁殖 , 9年以后就失去生育能力 , 伊比利亚猞猁幼崽死亡率的很高 , 可以达到三分一之以上 , 人为活动是它们死亡的主要原因 。

现状和威胁
伊比利亚猞猁可以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猫科动物之一了 , 它们的族群只有两个生活在西班牙这一个国家 , 两个族群的数量加起来不到150只 ,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们的种群就不断减少 , 种群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的森林栖息地被大规模的外来物种人工林取代 , 捕食的猎物穴兔发生流行性疾病 , 以及人类的直接猎杀 , 在死亡的猞猁中 , 绝大多数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 主要是非法的射杀 , 因为他们的皮毛具有一定价值 , 如果再不加以保护 , 恐怕这种生活会消失于地球之上吗 , 目前这种动物属于极危的状态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