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金刚石的机会,不止培育钻石!


人造金刚石的机会,不止培育钻石!


文章图片


人造金刚石的机会,不止培育钻石!


文章图片


人造金刚石的机会,不止培育钻石!



最近发现一个与半导体投资逻辑很相似的小众赛道——人造金刚石 , 短期“缺货涨价”是主旋律 , 中长期都呈现“技术更迭与国产替代”逻辑 , 今天就聊聊这个“硬家伙”的两大种类以及它们背后的投资逻辑 。
1.两大种类
根据终端应用领域的不同 , 人造金刚石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 , 工业级金刚石和培育钻石 。
顾名思义 , 工业级金刚石广泛用于工业生产 , 是磨削、钻探以及机械电子加工工具的原材料;而培育钻石对标的是天然钻石 , 二者物理化学特性完全相同 , 都是真钻石 , 只不过一个来自实验室 , 一个来自大自然 。
就生产技术而言 , 人造金刚石产品的生产方法有两种 , 高温高压法(HPHT)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 两者原理不同 , 产品特性不同 , 因此无法相互替代 。
高温高压法的原理是模拟天然钻石的生长过程 , 纯净的碳粉被压缩进一个生长胶囊 , 然后被放置在模拟地下环境的培养仓中 , 碳原子在这种高温高压环境下相互连接形成结晶 。
而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将一片金刚石薄片放在真空生长室中 , 然后在真空室中充入氮气、甲烷和氢气 , 在高温低压环境中 , 这些气体提供的碳原子会在薄片上一层一层沉积 , 进而形成均匀的晶体涂层 。
培育钻石方面 , 高温高压法的培育周期短、成本低且颜色易控制 , 但纯净度稍差 , 只适合生产1-5克拉的小钻石;化学气相沉积法虽然合成速度慢、成本高且需要后期改色 , 但好在纯净度高 , 可以生产5克拉以上的大钻石 。

工业级金刚石方面 , 高温高压法生产的金刚石单晶及微粉 , 主要用于锯切、钻进和磨削等工具性产品的制造;而化学气相沉积法生产的金刚石单晶 , 则多用于高科技领域 , 如芯片、传感器、大功率激光器件和极端环境探测器等功能性产品的制造 。

两种生产方法中 , 中国在高温高压法上占据全球主导 , 既有一流的技术 , 又有规模成本优势 , 这也助力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人造金刚石生产国 , 在工业级金刚石上供应着全球九成以上的金刚石单晶产量 , 在培育钻石上供应着全球一半的培育钻石毛坯产量 。
2.投资逻辑
铺垫了这么多 , 知道了两种生产方法对应的产品特性 , 以及我国在哪种方法占据优势 , 那么人造金刚石生产商的投资逻辑就相对好理解了 。
短期“缺货涨价”逻辑——
短期看 , 培育钻石和工业级金刚石都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 , 培育钻石下游需求爆发 , 加上俄乌危机催化 , 股价已经涨过一波 , 而培育钻石的高景气度可能会挤压工业级金刚石的产能 , 供不应求下将呈现涨价逻辑 。
为什么说培育钻石需求旺盛? 从两个数据中可以找到答案 。
从主要生产商的业绩看 , 2021年 , 力量钻石净利润翻了近2.3倍 , 中兵红箭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63.90%-78.47% , 黄河旋风有望大幅扭亏为盈 。
由于印度在中游加工环节绝对垄断 , 拥有全球95%的市场份额 , 因此它的进出口数据也能验证下游需求的旺盛程度 。
去年全年 , 印度培育钻石毛坯进口额同比翻了1.5倍还多 , 裸钻出口额也翻了一倍以上 。 到了今年 , 高景气度继续延续 , 1月份 , 印度培育钻石毛坯进口额同比增长77.3% , 裸钻出口额同比增长69.5% 。
而俄乌危机又添了一把火 。 俄罗斯是天然钻石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 占据全球32%的天然钻石毛胚产量 , 如果受到制裁 , 会对全球天然钻石的供给产生影响 。
作为天然钻石的替代品 , 培育钻石的需求有望大幅提升 , 并且今年以来 , 全球前两大天然钻石开采商都在涨价 , 而天然钻石的价格对培育钻石有一定支撑作用 , 所以 , 量价齐升的预期下 , 我国作为培育钻石毛胚的第一大生产国 , 国内生厂商自然率先受益 。
消费时尚领域 , 天然钻石可以和培育钻石形成互补 , 但工业用金刚石几乎全部是人造金刚石 , 毕竟作为各种工具的原材料 , 天然金刚石又少又贵 , 用起来实属不划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