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什么出现元宇宙?元宇宙产业包含的十大技术是什么?有哪些应用?
内容摘要
1. 元宇宙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 , 虚实融合的 , 由创作者驱动的 , 共创、共治、共享的数字新世界 。
2. 元宇宙是一个持续、共享的数字空间 , 不能脱离物理世界 , 它的“能量”就是来自于物理世界源源不断的算力 。
3. 支撑元宇宙产业需要五大地基和五大支柱 , 前者分别是AI、网络、计算、存储和安全;后者分别是交互和展示、数字孪生和数字原生、身份系统和经济系统(区块链)、内容创作、治理规则 。
当下 , 元宇宙概念刚刚兴起 。 不同的人对元宇宙的定义和看法都不一样 。
在我看来 , 元宇宙其实是一个对未来数字世界的想象共同体 。 我今天分享的是元宇宙产业委员会(下称“元宇宙产业委”)对元宇宙的想象 。 当然 , 站在《企业观察报》的角度 , 肯定有你们自己的想象 , 不同的个人和群体都会想象元宇宙 , 最后比较完善的元宇宙就是靠无数人和群体的想象形成共识 , 并努力共建的 。
我今天的分享具体内容包括元宇宙是什么、怎么做及为什么几个问题 。 对于产业拆解 , 我们也在摸索过程中 , 因为元宇宙是一个数字新世界 , 非常庞大 , 在短时间内不一定剖析得清楚 。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联席秘书长
叶毓睿在企业观察报讲解元宇宙的逻辑和产业机会 ▲
【专家详解元宇宙逻辑和产业机会】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
联席秘书长叶毓睿▲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
执行秘书长武艳芳▲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
秘书长助理蒙晓凯▲
01
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最早来自英文单词Metaverse 。 meta的意思是“元、本源、超越、更高” , verse则是“宇宙”的意思 , 所以在国内被翻译成“元宇宙” 。
Metaverse最早出现在1992年 。 美国著名的赛伯朋克流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在科幻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描述的是脱胎于现实世界的一代互联网人对两个平行世界的感知和认识 。 书中提出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形成了一场冲击波 。
从国内来讲 , 钱学森先生在1990年11月27日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曾提到:“ “Virtual Reality” , 此词中译为“灵境” , 其实就是现在讲的虚拟现实 。 我特别喜欢“灵境”这个词 , 因为中国味特浓 。 ”
元宇宙产业委将钱老提出的“灵境”视为元宇宙的初级版 , 对应虚拟现实以及它衍生出来的一些东西 。 之后钱老提出了“大成智慧” , 他想把古今中外所有人的智慧都集中在一起 , 形成复杂的场景 , 人们可以在此学习、训练和思想碰撞 。 我们认为“大成智慧”是元宇宙的终极版 。
回到当下 , 我们认为 , 元宇宙是以区块链为基础的 , 虚实融合的 , 由创作者驱动的 , 共创、共治、共享的数字新世界 , 简称为七个字 , 就是“多维、共创、互信网” 。
“多维”对应虚实融合 , 元宇宙的虚实融合是对物理世界的模拟、重构和创造 。
原来的虚实融合可以是网上看一场电影 , 观众进入到想象的世界当中 , 看完后评头论足 , 甚至影响自己和周边的人的行为 , 例如去逛迪士尼、环球影城 。 但电影是二维 , 即平面的虚实融合载体 , 人是在线观看的状态 , 代入感和参与感不强;而通过多维技术 , 观众进入到元宇宙 , 人是在场参与的状态 , 例如爱奇艺VR互动电影《遗愿》 , 这种沉浸式剧场感的体验比二维观看要深刻得多 。
目前 , 元宇宙需要借助VR、AR作为入口 , 实现虚实融合 。 先是视觉、听觉 , 继而加上触觉、体感、嗅觉和味觉等 。 未来通过脑机接口直接连接神经 , 可能更高效 。 例如Meta推出了一款触觉手套 , 上面分布了很多传感器 。 当两个人握手时能很快响应 , 让佩戴者在远程中产生压力感 , 体验到真实握手的感觉 , 如下图 。
推荐阅读
- 元宇宙:说服你的不仅仅是为了孩子
- 白话“元宇宙”,元宇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 云九资本牛凤轩:如何挑选元宇宙好项目 如何成为好的创业者
- 元宇宙还很远,但内容社交的变革已经开始了
- 疯狂的元宇宙课程,都卖给了谁?
- 爱因斯坦:第四次世界大战将用石头打,并非无稽之谈!
- 英国政府呼吁:不要活煮螃蟹、章鱼,原因是:它们能感觉到痛苦
- 100篇文章带你读懂元宇宙: 争议的产品哪些具有元宇宙属性?
- 元宇宙还没影,音乐巨头们为何纷纷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