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成功登陆52亿公里外的小行星,这一技术,比登月难度大吗?( 二 )


技术对比首先我们要清楚 , 登月和登小行星完全是两种概念 , 因此技术没有可比性 。 日本隼鸟2号的成功只能说明它的小行星技术成功 , 但不能说它的这个技术就比中国的探月先进 , 对比也要是同目标来看待 。 日本能登上小行星 , 不代表它能登上月球 , 因为在这过程中 , 需要克服的难题是不一样的 。

月球属于地球的体系里面 , 想要登陆月球 , 不仅要考虑月球本身的引力 , 还有地球引力的影响 。 而小行星所处的环境复杂 , 周围密密麻麻全是其他小行星 , 如何精确定位是关键 。 而且小行星极易受到更大天体的影响 , 说不定还没有到达 , 它就被挤出了轨道 。 地球和月球在历史上没少被小行星撞击 ,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白垩纪末的那颗 , 直接导致恐龙王朝被拦腰折断 。

月球的表面积更大 , 因此需要对月球上的每个地方都做好研究 , 这需要付出时间、人力以及大量的经费 。 我国有强大的经济作打底 , 因此可以在探月上放手一搏 。 而日本的经费紧张 , 他们需要将钱花在刀刃上 , 探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他们没有那么多资金在这上面 。 小行星的面积小 , 可以定好目标之后 , 专注进行 。

作为一个小国 , 日本没有美苏中的充足经费 , 如果它想要在航空航天上取得成绩 , 就必须另辟蹊径 。 当大国的目标都在大型天体上时 , 它选择了小行星 。
多方力量苏联解体以后 , 太空不再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 , 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探寻之中 , 除了大家熟知的美国NASA , 还有欧盟的欧空局ESA、日本的JAXA以及中国的国家航空局 。 由于很多领域已经被美苏捷足先登 , 我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拓展空间 , 比如嫦娥五号的着陆地点是在月球背面 , 之前从未有探测器到达过 。

欧空局则选择与美国合作 , 最具代表的计划就是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 。 日本航天局想要在这些力量中脱颖而出 , 就必须选择一个之前无人踏足的 , 于是他们找到了小行星1999 JU3 , 又名龙宫 。 决定在这上面进行尝试 , 最后获得了成功 。

很早之前就有科学家预测 , 未来的地球会拥挤不堪 , 资源也支撑不过百年 , 因此 , 太空才是未来人类的生活空间 。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去世前也说过 , 人类最终会离开地球 , 前往宇宙开始移民 。 这是新时代的“大航海运动” , 谁先抓住了太空 , 谁就抓住了未来 。 因此很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航空航天上 , 就连印度都没有放过这轮风口 。

我国在历史上错过了大航海时代、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 , 结果在近代得到了惨痛的教训 。 新中国成立后 , 我国积极开展航空航天计划 , 在1970年完成了第一枚人造卫星的发射 。 从那之后 , 中国跻身世界航空强国之列 , 直到今天 , 中国已经完成了当年制定的计划 , 准备向着更远的目标前进 , 这一次我们不会再错过 。
人类的未来人类从非洲一隅出发 , 到足迹遍布世界 , 用了大约10万年 , 而人类从站在地上仰望星空 , 到飞向太空触摸星辰 , 100年的时间都不到 。 人类发展得越快 , 所需要的能源就越多 , 可地球目前所存在的化石能源 , 是完全不够未来使用的 。

化石能源是地球在5亿年的时间里 , 通过能量转换 , 将曾经的古生物的能量封存在地壳中 。 人类将这些能量释放了出来 , 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 。 我们不仅面临资源短缺 , 还面临环境恶化 , 全球变暖 。 今天的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 明天的地球可能就是人类的地狱 。

人类是太阳系唯一的文明体 , 可是根据文明等级 , 我们连最初级都没有达到 , 科学家预测人类还有大约200年的时间达到一级文明 , 然而地球上的能源只够人类再使用50年 。 人类看似时间很充裕 , 其实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 , 无法彻底解决能源问题 , 我们就无法继续文明 。

每一个国家在太空中取得的进步 , 对于全人类都是一次机会 , 不管是中国的嫦娥计划 , 还是日本的隼鸟2号 。 由于两者的目标不尽相同 , 因此相互比较难度没有任何意义 。 宇宙“大航海”与历史上的大航海不一样 , 它带来的不是掠夺与殖民 , 而是新的新的希望 。

【日本成功登陆52亿公里外的小行星,这一技术,比登月难度大吗?】不管是38万公里的月球 , 还是52亿公里的小行星 , 都是人类未来的候选 , 因此有成功是值得庆祝的 , 因为受益的是全人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