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处可见的麻雀,居然都是进口的,我国本地麻雀去哪了?( 三 )



家麻雀 , 它虽然叫家麻雀 , 但是并非和人类亲密居住 , 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比较小 , 地方性常见于中国极西部及东北的城镇及村庄 , 于贫瘠地区沙漠绿洲及边缘地带 。 它的一些亚种甚至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 , 是那里为数不多的留鸟 。 家麻雀的体型在麻雀家族中算中等 , 平均体长15厘米 。 雄鸟头上和尾巴上有灰色羽毛 , 并且上胸部分是黑色 。
因为远离人类 , 家麻雀在除四害期间虽然也被打击 , 但保留有一定数量在远离人烟的地方 , 这为后来恢复提供了基数 。

黑胸麻雀 , 看名字就知道长相 , 但是和家麻雀有区别 , 它的脸颊两边有白色 , 雌鸟差别不大 , 主要区别在于嘴巴更大 。 它们的叫声也比家麻雀声调高 。 分布在我国的西部的新疆喀什、天山及昆仑山地区的较低海拔处 , 因此也会成为了灭四害运动中受影响最小的麻雀 。
黑顶麻雀 , 因头顶有黑色羽毛得名 , 不过这个特征只有繁殖季节的雄鸟才有 , 雌鸟体色偏暗 , 背上有黑色的纵纹 。 黑顶麻雀与黑胸麻雀栖息范围重合率很高 , 因此两者经常在非繁殖季节经常混居 。 黑顶麻雀也是所有中华麻雀里最怕人的 , 因此在除四害过程中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

树麻雀和山麻雀因为分布范围广 , 数量多 , 且还具有亲人的特性 , 在灭四害活动中受到大量捕杀 , 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出现了绝迹的现象 , 想要恢复种群困难重重 , 并且需要很长的恢复时间 , 但我国的害虫危机迫在眉睫 。 在本地麻雀寥寥无几的情况下 , 该怎么“破局”?
外来麻雀本地巢还记得麻雀的特征吗?适应能力强 , 不挑食吃嘛嘛香 , 更重要的是它们没有基因隔离 , 即使是留鸟 , 不同国家地区的麻雀之间并没有因为缺乏基因交流就无法互相繁殖 , 所以 , 引进外国麻雀 , 不仅能短时间内解决麻雀数量不够的问题 , 它和本地麻雀也能自由交配 , 不会威胁到本地麻雀的生存 。 可以说是天佑麻雀家族 , 虽然树麻雀和山麻雀被当成了四害遭到灭顶之灾 , 但是它们同样在周边国家有分布 , 比如苏联 。

于是中国向苏联进口了上万只麻雀 , 投放到麻雀绝迹的地区 , 这些苏联麻雀并没有因为换了地方发生水土不服 , 在中华大地上也生活的很好 , 并且其中一些与本地麻雀杂交 , 成功孕育了后代 。
中华麻雀在离开“四害”名单后 , 在苏联麻雀的援助下 , 短短十年间种群便恢复了数量 。 经过这次人雀大战 , 中国也明白了麻雀虽小 , 作用很大 , 不能因为一时的短期利益伤害它 。 2014年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单诞生 , 麻雀名列在内 。

结语全国常见的麻雀竟然是进口的?这背后是麻雀家族辛酸的历史 , 也是我国在发展初期缺乏经验的一次尝试 。 本地麻雀虽然遭遇了灾难 , 但并没有绝迹 , 它们已经和这些进口麻雀们融为一个种群 , 彼此分不出来源 。 可以说中国拯救麻雀的计划为许多延续濒危动物计划提供了灵感 , 自此中国走上了科学治理环境的道路 。 这些都是当年人雀大战留给人们的深刻教训 。
麻雀与人类的这场恩怨被写进了历史 , 已经在我国这些年的生态发展中被逐渐淡化 , 但我们始终没有忘记麻雀告诉我们的道理:再小的动物 , 在自然界中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 , 纵使人类身为食物链顶端也不可以破坏生态 , 否则后果还是需要人类承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