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酒被告!竟因抄小酒企“作业”?龙头该有啥范儿( 二 )


换言之 , 打这次官司也是无奈之举 , 不是炒作 。
02
小企业心酸 灵魂拷问
LAOCAI
目前 , 涉事方没有过多回应 。 孰是孰非 , 有无偏激出入 , 留给时间作答 。
可以肯定的是 , 陷入“抄袭门” , 尤其还是抄小酒企的作业 , 这个质疑难免让劲牌有些尴尬 。
说实话 , 个中心酸与无奈 , 恐怕只有业内人明白 。 在如今大厂纵横、强者恒强的白酒生态下 , 产业、研发、品牌、资本、渠道等均处弱势的中小品牌 , 走差异化、特色化之路是突围、求生的根本 。
最典型案例 , 就是江小白 。 简约、文艺、时尚包装 , 让其迅速切入年轻人市场 , 最终博得一片江山 , 成为新兴品牌代表 。
不妨假设 , 若江小白诞生初期 , 便被大酒厂复制抄走包装 , 并利用渠道压制 , 其还能有今日光景吗?
同理 , 若斗白酒业没被抄袭 , 是否有成下一个江小白的可能?
或许有人会说 , 大品牌不缺设计、渠道、品牌 , 怎会放下身段抄袭小品牌 。
事实上 , 行业 , 企业间的抄袭 , 尤其是大企业对中小企业、个人的“薅羊毛”并不鲜见 。
如2021年底 , 知名服装品牌太平鸟上架一款活动价3999.9元的“小香风皮草貉子毛外套”女装 , 除了价格、面料材质 , 其版型、颜色 , 以及纽扣位置等细节表达均与小众服饰品牌SOS_SEAMSTRESS雷同 。 因此后者公开发声 , 质疑其抄袭并要求下架 。
相似时间 , @WHIKO谜之生物发布漫画讽刺海澜之家抄袭 , IP品牌几乎被1:1复制用于海澜之家生活家 。
甚至大名鼎鼎的福特汽车 , 也曾盗用Firewatch作品当广告 。
聚焦白酒业 , 2021年4月 , 开山酒业突然发声 , 宝丰酒业(中国老十七大名酒之一)出品的怼酒酒瓶外观等抄袭“开山”产品 , 侵犯知识产权 。
彼时 , 白酒行业观察人士欧阳千里表示 , 外观专利保护力度不大 , 除非对方100%模仿 , 如果对方有几处微改 , 在法理上很难断定抄袭、模仿 。 因此“对于商标侵权 , 企业胜诉很大 , 对于外观侵权 , 企业很难胜诉 。 所以 , ‘山寨’产品在国内拥有丰厚的土壤 。 ”
可谓一语中的 。 或许劲酒同样看到这一痛点 , 才有恃无恐的模仿“抄袭” 。
沈金华表示 , 起诉劲牌公司不是为炒作 , 公司到了生死存亡边缘 , “2018年公司卖斗白令酒销售收入约5000万元 , 100多种有着相同创意的酒出来后导致公司收入骤减 , 100多人的公司裁员后只剩下8个人 。 其他仿冒者我也会起诉 , 劲牌侵权的证据收集得最足 , 所以先从劲牌开始 。 ”
万慧达知识产权律师姚红军认为:目前越来越多的侵权假冒现象存在 , 终究还是因侵权代价小 , 侵权获利远高于败诉后代价 。 部分高额赔偿案件仅是极少数 , 绝大多数知识产权侵权案赔偿额仍很低 。 同时 ,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一审二审甚至再审 , 往往要拖几年时间 , 维权效率不高 。
从此看 , 抛开劲牌是否真的侵权、有意无意 。 起诉事件本身 , 对白酒业、甚至整个快消业都是一个灵魂思考:
健康、可持续的营商环境最为可贵 。 试问 , 若抄袭模仿成风 , 谁还会创新?光靠企业自觉是单薄的 , 更需监管层、消费者、舆论共同发力 。

03
二陷争议 劲酒困局知多少
LAOCAI
聚焦劲酒 , 反思又有哪些呢?
抄袭质疑风波背后 , 品牌老化、市场瓶颈或是一个症结点 。
截止2020年 , 中国保健酒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 , 但近年规模增速放缓 。 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 2015年—2019年行业增速分别为12.44%、6.07%、3.72%、4.3%、1.48% 。
2020年行业排名前三的劲酒、椰岛鹿龟酒(海南椰岛)、古岭神酒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8.72%、8.88%、1.38% 。
行业增速放缓 , 头部企业自然冷暖自知、反应更大 。
不可否认 , 劲牌公司近年推出新品不少 。 无糖配方的蓝标劲酒 , 针对中老年人群睡眠问题的25度“金眠酒”和“毛铺苦荞酒” 。 在酱酒、浓香酒、青稞酒方面 , 劲牌也有布局 。
然审视市场影响力 , 仍是“中国劲酒”主导 。 新品中 , 唯有上市三年多突破20亿元销售额的毛铺苦荞酒 , 能在业内拿出些手 。
媒体数据显示 , 2018年 , 劲牌营收增速11.51% , 相比2017年的13.84%出现下滑 。 2017年-2019年销售额分别约104.9亿元 , 102亿元 , 107亿元 , 增幅有多少?
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曾对铑财表示:劲酒最近几年的发展确实遇到瓶颈 。 尤其疫情 , 对于劲酒这类依赖渠道发展的企业影响特别明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