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蓝牛:被改造的“畸形”产物,一天可长3斤肉但我国却少有( 二 )


所以这种产肉多 , 肉质还很好的比利时蓝牛在我国为什么很少见呢?难道我国没有饲养这种肉牛吗?
实际上我国山东曾经尝试过繁殖比利时蓝牛 , 但是由于它的后代遗传不稳定 , 导致其后代的品质也不稳定 。 所以在我国几乎很少看见有养比利时蓝牛的养殖场 。

而且比利时蓝牛也因为它的高肌肉含量存在很多问题 , 不仅存在养殖成本高的问题 , 也面临其繁殖难的问题 。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 , 比利时蓝牛一天就可以长三斤肌肉 。 但是同样的也会耗费很多饲料 , 它长一斤肉就要消耗6.5千克浓缩饲料 。 而且还必须要浓缩饲料 , 这样才能保证它肌肉的增长 , 如果用一些纤维食物 , 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了 。 浓缩饲料的成本基本上1斤就要贵0.1-0.2元 , 要造这样吃下去 , 那成本也蛮高的 。

而母牛生产时还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 因为肌肉的沉积 , 导致母牛的产道受到压迫而变窄 。 而且牛犊的肌肉含量本就比一般的牛犊高 , 至少差距两倍 。 而且体重也是普通牛犊的两倍 。
因此母牛完全没有办法自己生产 , 所以99%的母牛都需要进行剖腹产 , 不然就会导致难产 。 母牛在剖腹产的过程又会有很高的风险 , 因为技术不成熟 , 导致母牛死亡的情况很多 。 所以在对母牛进行剖腹产时必须有专业兽医来完成 , 这样一来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 而在我国 , 能够进行剖腹产的专业兽医并不多 , 这也是导致我国比利时蓝牛少的一个原因 。

此外 , 这样生出来的牛犊存活率并不高 , 甚至长大后也会面临很多先天性的问题 , 一些牛犊就会出现舌头过大的问题 。
除了母牛的繁殖受到影响外 , 公牛也同样面临着相关的问题 。 由于比利时蓝牛的臀部肌肉十分发达 , 这就导致公牛的生殖器官也会受到压迫 , 不能正常发育 。 这样的压迫导致其睾丸的重量下降 , 精液的数量和质量也因此而降低 。
所以牛犊的低存活率 , 母牛的高风险生产和受孕率低 , 以及较高的养殖成本 , 导致这并不是一种好养的动物 。

而且即便比利时蓝牛并不是通过注射而成 , 但其“畸形”的外观也让很多人表示不敢吃 。 这也是很多养殖场并不愿意养殖的原因 , 所以在中国自然也就少见了 。
了解完这些浑身长满肌肉的比利时蓝牛 , 想必大家也会好奇 , 还有没有像比利时蓝牛一样的存在呢?
其他同类动物当然有了!而且还不止一种 。
这种“双肌”性状在很多牛中都存在 , 比如皮尔蒙特牛 。 这种牛来自意大利 , 是一种古老的牛 , 还在国际上被公认为终端父本 。 它的肉质也十分紧致 , 脂肪含量也比一般的牛少30% 。

不同于比利时蓝牛 , 我国在1986年就开始引进皮尔蒙特牛 。 在河南的一个县城 , 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用皮尔蒙特牛来改良本地牛 , 由此双肌肉型牛就得到了大量的普及 。
皮尔蒙特牛的生长很快 , 其难产率低 , 因此养殖皮尔蒙特牛不仅提高了肉的品质 , 而且还提高了平均10%以上的屠宰率 。
除了牛以外 , 在鱼身上同样出现了“双肌”性状 。 这其实是一种实验的结果 , 当时在罗德岛大学的一位教授一直在研究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 他将干扰素注射进2万个虹鳟鱼卵中 。

结果这些孵化的鱼苗里 , 有300尾鱼的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被成功一抑制 , 这些鱼的肌肉含量整整比普通的虹鳟多了15%-20% 。
这些“被增肌”的虹鳟具有十分高的经济价值 , 以养殖50万吨虹鳟来说 , 如果将它们全部替换掉 , 那么其产量至少可以增加7.5-10万吨 。

此外这样的情况也在人类身上出现过 。 20多年前 , 德国有个男孩出生时 , 腿上就有很多肌肉 , 尤其是大腿前侧、外侧以及小腿后侧 。 后来通过一些治疗 , 才成功将男孩的肌肉组织降到正常数值 。
如今一些科学家还试图通过研究肌肉生长素基因 , 来解决肌肉萎缩的情况 。 未来可能会在宇航员身上得到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