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羊卓雍措里的鱼多达16亿斤,随手就能捞到,却为何无人敢吃?

|西藏羊卓雍措里的鱼多达16亿斤,随手就能捞到,却为何无人敢吃?

文章图片

|西藏羊卓雍措里的鱼多达16亿斤,随手就能捞到,却为何无人敢吃?

\">【|西藏羊卓雍措里的鱼多达16亿斤,随手就能捞到,却为何无人敢吃?】
提到西藏 , 在这片广阔的高原上 , 星罗分布着大大小小1500多个湖泊 。 而作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措中 , 生活着大量高原裸鲤和高原裂腹鱼等鱼类 , 虽然这里的鱼类种类单一但是数量繁多 。 据不完全统计 , 当地生活的鱼类多达16亿斤 , 因此羊卓雍措也被誉为“西藏鱼库” 。
但奇怪的是明明有这么好的鱼类资源 , 在当地却无人敢吃 , 甚至连捕捞者都没有 。 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 ,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 羊湖中的鱼并不适合食用 。 根据对羊湖湖泊的调查资料分析 , 发现羊湖属于碱性营养湖泊 , 水中营养物质少 , 水生物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 这也是为什么羊湖中鱼类品种单一的主要原因 。
其次 , 羊湖的水温长年偏低 。 较低的温度 , 使得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低 , 从而导致生产能力不足 , 水中营养物质匮乏 。

而正是因为湖泊中的营养贫瘠 , 才导致在这里生存的鱼类 , 都演化出了强吸收能力 。 也就是说它们会拼命吸收湖泊中的一切营养 , 使得它们的体内富集了许多有害物质 , 比如杀虫剂DDT 。 它被称为人类历史上一项令人恐怖的发明 , 在上世纪时曾被广泛应用 , 但是后来研究发现 , 它不仅会杀虫 , 还会导致生态失衡 。 例如美国的国鸟白头海雕 , 就是因为摄入了大量的DDT , 才导致蛋壳变薄变脆 , 以至于幼崽还没被孵化就破碎了 , 最终导致数量急剧下跌 。
除此之外 , 空气中的其他污染物 , 也有可能会通过食物链的方式 , 逐渐转移到羊湖的鱼类中 , 以上是一些客观因素 。

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 则是因为羊卓雍措在当地 , 乃至全世界都被称作圣湖 。 而当地又有水葬的习惯 , 他们会将逝世的亲人安葬在羊湖中 , 让湖中的鱼儿带走亲人 。 如果你自驾从拉萨到日喀则的南线 , 在快接近羊湖的地方 , 会看到一块水葬台 , 当地人就是在这里为死去的亲人举行告别仪式的 , 羊湖的鱼儿仿佛是灵魂的摆渡者 。
最后 , 西藏当地人是不提倡杀生的 。 即便杀生也会选择体型较大的动物 , 比如我们经常听说的牦牛肉或者羊肉等等 。 并且在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中 , 没有吃鱼的习惯 , 他们主要还是以牛羊肉为主 。 甚至当地人发现有人在羊湖边钓鱼或者捕捞 , 都会立即上前制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