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治长期发热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三仁汤治长期发热
湿温的治疗,吴鞠通尚有“三禁”,即“禁汗、禁下、禁润” 。但是湿温为患,变化多端,因此证虽为湿温,治法也应有所变通,否则则为胶柱鼓瑟 。郑师治疗湿温时常讲“湿去热孤”之理,特别是当湿重于热时当以利湿为要,“湿不去则热不消”,“湿去则热无所附”,常用三仁汤为主方化裁治之而收奇效 。
【经典案例医案】
患儿陈某,女,9岁,河南商丘人,第一胎,混合喂养,2006年4月20日初诊 。
主诉:反复发热3月余 。
现病史:患儿3个多月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当地医院考虑为感染,予以头孢类抗感染治疗,效不佳 。后患儿每日均有发热,可自行缓解 。至北京、上海几家医院,均未明确诊断 。诊见:精神可,双气池色紫,面色晦暗,每日晨起后体温逐渐升高,下午3时达到高峰(38.5℃~39.5℃),不需要特殊处理,下午6时左右体温逐渐下降,伴有乏力、肢体酸困,自觉头晕犯困想睡觉大便黏滞不爽,纳呆 。舌质红,苔白腻,脉缓 。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检查、头颅MRI、CT及脑电图均未见异常 。
诊断:湿温 。
西医诊断:发热原因待查 。
辨证:湿热内蕴,郁而发热 。
治法: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
方药:三仁汤合升降散加减 。
处方:杏仁10g,白仁6g,厚朴6g,生薏苡仁15g,滑石15g,清半夏6g,淡竹叶10g,通草10g,炒僵蚕10g,蝉蜕6g,姜黄6g,熟大黄3g 。
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二诊(2006年4月29日):患儿服药后体温热峰有所降低,热程缩短,大便偏稀,纳转佳,舌稍红,苔腻变薄 。守法再调14剂,热退而愈 。
按:该患儿发热达3个月之久,午后热甚,发作时伴有困倦、乏力等表现,纳呆、大便黏滞不爽及脉象等均为湿温的特点 。郑师以三仁汤清热利湿,升降散升清降浊,药切病机,故收效显著 。患儿舌苔厚腻、纳呆、大便黏滞不爽,说明湿邪蕴结于胃肠,需用大黄剔污刮垢、正本清源,且用熟大黄,即叶天士所云“湿热内搏,下之宜轻”之意 。
【三仁汤治长期发热配方、医案、经典案例】(高国财、郑宏整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