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沌无极看世界本源:如何“在宇宙之上”看生命的起源和意义


从混沌无极看世界本源:如何“在宇宙之上”看生命的起源和意义


文章图片


从混沌无极看世界本源:如何“在宇宙之上”看生命的起源和意义


文章图片


从混沌无极看世界本源:如何“在宇宙之上”看生命的起源和意义


文章图片


从混沌无极看世界本源:如何“在宇宙之上”看生命的起源和意义


东方既白  著
由上一节关于“以无为本 , 以有为末”的论述我们知道 , 如果人类站在宇宙的整体时空体系下和大局观、全局观整体框架下来看 , 世界的真相和本源就是:以无为本 , 以有为末 , 有无相生 , 前后相随 。 其实 , 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的问题 , 亦是同样的道理 。

站在“宇宙”的视角看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从混沌无极看世界本源:如何“在宇宙之上”看生命的起源和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的问题 , 总结起来无外乎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生命的意义重大 , 在代代相传的繁衍生息中实现了继承和发展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实现了“迭代精进”;另一种则完全相反 , 认为生命毫无意义 , 人生在世 , 总有一死 , 生不带来 , 死不带去 , 忙忙碌碌一辈子 , 到头来就是一场“空” 。
所谓“格局和眼光不同 , 看到的结果自然就不同” , 其实这还是由每个人自身的认知局限所决定的 , 就拿“阴阳之道”来说 , 若站在“阴阳”之下看“阴阳” , 看到的自然是“阴阳”相反的对立性 , 二元论的零和博弈 , 而无法统筹兼顾到他们的统一性 , 若站在“阴阳”之上看“阴阳” , 看到的自然是“阴阳”相辅相成的统一性 , 一元论主导下的生生不息 。
所以“阴阳之道”虽然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 若站在更高的层次和维度整体来看 , 统一性是占主导地位的 , 这其实和“五行生克”的道理一样 , 虽然“五行生克”看起来有“生”有“克” , 但在“生克”的整体转化过程中则始终保持了“和而不同 , 和合共生”的主导地位 , “生”是本职工作 , 是长期的 , “克”是为了更好地、更有秩序地生 , 是暂时的 。

五行生克 , 以生为主 , 以克为辅
如此一来 , 就很好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对生命的意义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了 , 因为两种人的站位和立场不同:认为生命意义重大的人 , 是站在了“无”的状态里 , 站在“以无为本 , 以有为末”的立场上 , 来整体全面地看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 因此看到的更多是“得”和“生” , “失”也是“得”不可或缺得一部分 , “死”亦是“生”的一个更加完整的过程;

而认为生命毫无意义的人 , 则完全是站在“有”的状态里 , 站在“以有为本 , 以无为末”的立场上 , 来局部片面地看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 因此看到的更多是“舍”和“死” , 因为他们本末倒置 , 以有为本 , 以无为末 , 把关注点更多聚焦在了那个相对于宇宙万物发展历程来说 , 短暂的不值一提的“瞬间” 。

“舍得” , 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
其实这跟我们常说的“舍得”智慧是一样的道理 , 因为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 , 才能达至和谐 , 达到统一 , 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 , 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 , 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 。 百年的人生 , 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持续重复 , 故 , “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 , 不是舍与得之间的日常计较 , 而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 , 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 , 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只缘身在最高层
因此我们要像王安石那样不断修行自己的站位和格局 , 以达到“不畏浮云遮望眼 , 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至境 , 站在宇宙万物“以无为本 , 以有为末”的立场上 , 来整体全面地看待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 以庄稼的生长发育过程为例 , 无论什么农作物 , 总归要经历无数个日夜的量变积累之后 , 才能逐渐成熟起来 , 而每个昼夜的生长过程 , 其实都是一个阴阳转化和量变积累的过程 , 若果真阴阳相反 , 对立统一 , 等量代换的话 , 那庄稼就会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的转化过程而无法长大(白天生长多少 , 晚上再损耗多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