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加减治动脉硬化闭塞证医案、配方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动脉硬化闭塞证医案、配方】动脉硬化闭塞证
动脉硬化闭塞证是动脉因粥样硬化症变所引起的、常见于腹主动脉下端及下肢的大、中型动脉 。由于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渐产生管腔狭窄或闭塞,使肢体的供血发生障碍,表现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以及趾(指)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 。
【病案举例】
1.孙某,男,58岁,工人2000年4月2日初诊双下肢间歇性疼痛3个月 。于3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小腿部沉重、酸胀,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疼痛,双足怕冷,遇寒则重 。查:双足发凉,色白,皮肤不温,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高血压病史7年 。西医诊为动脉硬化闭塞证 。中医辨证:阳虚血瘀 。治拟:温阳化瘀 。处方:当归15g,桂枝25g,细辛3g,通草10g,川芎15g,丹参30g,赤芍15g,熟附子10g,鸡血藤30g,牛膝15g,黄芪15g,地龙15g,莪术10g,水煎服,日1剂,服药6剂后,疼痛、畏寒减轻,继服2个月,诸症消除,随访1年未复发 。
按: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及周围动脉疾病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属于中医脱疽范畴,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四肢均可发病,但以下肢多见,多数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痛风等疾病,患者久病体虚,复感寒邪,乘虚而入,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阳气不达四末则患肢发凉苍白,血为阴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凝血脉则血行不畅,脉络瘀阻精血不能濡养肌肤筋脉,则患肢酸、胀、麻木、疼痛,瘀血阻于脉道致血脉痹阻,故间歇性跛行,治当温经通阳、活血通络,用当归四逆汤加活血化瘀之品,通过温通经脉、散寒化瘀,使瘀去新生而血自行 。
2.高某,男,61岁,干部,以口干多饮15年,双下疼痛间歇性跛行2月主诉于2003年10月16日入院 。入院症见:口干,双下肢冰凉疼痛,活动后双下肢酸软无力,间歇性跛行,纳食可,眠可,二便调 。
舌暗、苔薄白,脉弦、涩 。查体:双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 。理化检查:踝/肱血压指数:0.6,测定跛行时间和距离属于中度阻塞 。空腹血糖8.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4mmol/L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人院后注射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 。将血糖控制在空腹6.1 1mmo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8mmol/L服方:赤芍、桂枝、通草各10g,细辛3g,桃仁、当归、伸筋草各15g,蜈蚣2条等 。每日一剂,水煎2次兑匀,分早晚服 。
外洗方:艾叶、辣椒、细辛、络石藤各3g,桂枝12g,水煎250ml加热水至温热后泡洗病变肢体 。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 。(注意:若发现病变部位出现水疱、表皮松弛或溃烂等暂停)治疗20日后,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增强,测定踝/肱指数:1.0,测定跛行时间和距离基本恢复正常 。随访半年无复发12
按:2型糖尿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属中医“消渴”、“痹证”
范畴 。消渴病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疾病后期可出现气虚、阴阳两虚 。阳虚寒凝,加之病久气虚血液运行缓慢瘀血内生,寒凝瘀血内阻,痹阻经脉,出现下肢发凉疼痛 。方中桂枝辛温,温经通脉,祛除经脉寒邪而畅通血行,细辛通经脉,散寒邪,当归养血活血,补而兼行,与桂枝、细辛合用,以达养血温经散寒之功 。桃仁、蜈蚣活血通络止痛,伸筋草通络止痛 。外洗方中艾叶具有温经散寒之效,辣椒中所含的辣椒辣素能调节痛觉传导的作用 。辣椒性温水煎后局部外洗可达到温经止痛的效果 。诸药合用,内外同治,取得温经通络止痛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