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加减治带状疱疹医案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 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 , 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 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 。多见于春、秋季 , 患者以成人居多 。中医学称为“蛇串疮” , 因其每多缠腰而发 , 故又名“缠腰火丹” , 本病在历代医籍中尚有“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名称 。
发疹前常有轻度发热、疲倦不适、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 局部皮肤往往先有灼热感或疼痛感 , 也可无上述前驱症状而突然出现皮疹 。皮疹好发于腰肋部、胸背部 , 其次为面部(尤其是额部) , 也可发生于四肢或其他部位 。开始局部出现不规则的红斑 , 继而在红斑上出现簇集成群的绿豆至黄豆大的丘疱疹 , 迅速变为水疱 。水疱疱壁紧张 , 表面发亮状似珍珠 , 内容透明澄清 , 周围有红晕 。若干簇水疱排列成带状 , 各簇水疱之间的皮肤正常 。皮疹呈单侧分布 , 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附近淋巴结常可肿大 。数日后水疱内容逐渐混浊 , 被吸收 , 干涸 , 结痂;或部分破裂 , 形成糜烂面 , 以后干燥结痂 。痂皮脱落而愈 , 局部遗留暂时性的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 一般不留瘢痕 。偶见发生大疱或血疱 , 甚至坏疽者 。也有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典型水疱者 。此外 , 极个别患者可双侧均发生皮疹 。自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灼热感 。皮疹发生于面部(尤眼部)者 , 病情较严重 , 常引起剧烈疼痛 , 并可损及眼球各部 , 甚至失明 , 应特别注意 。病程约2~3周 , 能自愈 , 愈后一般不复发 。
但少数患者(尤老年患者)皮疹消退后 , 疼痛仍可持续1~2个月 , 甚至更久 。
【临床应用】
夏氏等用口服阿昔洛韦片200mg , 每日5次 , 8日为1个疗程 , 并外用云南白药加白醋调成洗剂湿敷治疗本病32例 , 总有效率为94% 。阿昔洛韦在体内转化为三磷酸化合物 , 干扰单纯疱疹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 , 抑制DNA的复制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云南白药主含三七 , 可止血、化瘀、治毒疱;醋可增加血液循环 , 杀菌清热 。
魏氏等2应用地龙和云南白药治疗带状疱疹21例 , 疗效快 , 效果好 。左面部三叉神经眼支部位发病2例 , 左腰部12例 , 右侧7例;伴有局部感染6例 。治疗方法:①取新鲜地龙数条洗净放置碗内 , 加适量的白面糖 , 待地龙呈稀水状后 , 用棉签蘸涂患处 , 4~6次/天 。
②千地龙适量烘干研末过60目筛后 , 加云南白药1/3量 , 调匀装瓶备用 。局部有糜烂渗出、感染者多采用第二种方法 。感染重者配以抗生素治疗 , 7天为一个疗程 。结果:4天内治愈6例(28.57%) , 7天内13例(62.38%);好转(疱疹消失 , 留有局部疼痛感)2例 , 一周内治愈率90.48% 。治愈时间长和好转者均为面积大、症状重合并感染者 。
关氏等用云南白药5~10g及六神丸适量研为细末 , 加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治疗带状疱疹10例 , 疗效满意 , 一般每日用药1~2次 , 3~7天即可治愈 。
欧阳氏4报道单用云南白药治疗本病50例 , 总有效率达85%以上 , 用法:将云南白药粉(剂量按患处需要而定)加酒适量、麻油数滴调成糊状直接涂患处 , 每日3~5次同时 , 口服云南白药0.3g , 每日3次 , 15岁以下用药剂量酌减 , 连服3~8天 , 未见不良反应 。万氏采用同法治疗本病20例 , 显效(用药6~10次后皮损结痂 , 疼痛缓解)13例;有效(用药1015次后结痂 , 疼痛减轻)5例;无效(用药15次以上病情无变化)2例 。总有效率90% 。
李氏取云南白药适量用食醋调成糊状 , 使用时先用0.9%氯化钠擦洗局部皮疹处 , 再用消毒棉签将药涂于患处 , 2次/天 , 5~7天为1个疗程 。5例中3例3天治愈 , 2例4~8天治愈 。
刘氏等用酒或开水将云南白药调成糊状 , 均匀涂敷病变部位 。
或用菜油、鲜菜汁调云南白药 , 用菜油调者每日换药1次 , 用鲜菜汁调者每日换药2次 。1周左右皮损部位结痂愈合 。
有报道眼部带状疱疹患者28例 , 取云南白药粉剂4g , 加复方甘油20ml搅拌均匀成糊状 , 将病变区用生理盐水洗净 , 用棉棒蘸药外涂患处一薄层 , 每日4次 , 1次/6h 。并发带状疱疹角膜炎、虹膜炎者涂1%阿托品眼膏散大瞳孔 , 同时用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 , 口服消炎痛和B族维生素 。28例脸部皮肤涂药后5h内缓解疼痛 , 24小时疱疹开始干涸结痂 , 6日脱痂 , 21例脱痂治愈 , 7例因就诊时脓疱糜烂 , 损及真皮层 , 故脱痂后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 。14例并发角膜炎、虹膜炎者均在2周内治愈
孙氏等观察云南白药联用卡介苗素注射液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带状疱疹65例 ,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5例)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注射液0.5g , 每天2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0.5g/次 , 口服 , 每天4次;卡介苗素注射液1mg/次 , 肌内注射 , 每天4次 , 10天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20天 , 随访3个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43% ,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 , 且治疗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与水疱干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云南白药口服联用卡介苗素注射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韩氏0应用云南白药和聚肌胞治疗本病36例 , 云南白药成人每日4次 , 每次0.5g口服 , 5天为一疗程 , 儿童酌减 。若疱疹有破溃者 , 用云南白药粉加适量芝麻油调成糊状 , 随时敷在伤面上 。聚肌胞肌内注射 , 每次2mg , 1次/3天 。结果:痊愈35例 , 痊愈率97.2% 。
其中5天痊愈者32例 , 10天痊愈者3例 , 有效者1例 。痊愈患者中 , 疼痛消失时间最早2天 , 最晚10天 , 大多在2~3天疼痛消失 , 皮疹、水疱消失时间最早5天 , 最晚10天 , 大多在3~4天开始结痂并相继脱落 , 愈后无疤痕 。病程13~16天1例有效患者年龄为69岁 , 用药2个疗程后 , 再单用云南白药3天而痊愈病程18天 。全部病例中 , 除6例出现轻微恶心外 , 无其他不适 。
【云南白药加减治带状疱疹医案】耿氏用刺络拔罐和云南白药治疗本病30例全部获效 。其中 , 24例治愈(80%) , 6例好转(20%) 。
【病案举例】
1.张某 , 男 , 60岁 , 1999年12月20日就诊5天前左上胸部感觉皮肤刺痛 , 尔后相继出现红斑水疱 , 从前胸蔓延至后背 , 剧烈疼痛 , 夜不能寐 。曾在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 , 口服病毒灵 , 肌内注射聚肌胞 , 外擦抗病毒软膏3天 , 未见好转 。诊见:左胸胁部可见成簇水疱 , 呈带状排列 , 有抓破皮损 , 有少许淡红色血水样分泌物 , 灼痛难忍 , 经外敷云南白药后 , 局部水疱逐渐消退 , 疼痛大减继续外用3天 , 冰疱结痂脱落 , 诸症全消而愈 。1个月后随访 , 无后遗神经痛 。
按:云南白药具有活血化瘀 , 排脓祛毒消肿止痛之功 , 加上调鸡蛋清或食用醋外敷 , 加强了清热血解毒和抗病毒之力 , 且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 , 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 缩短了病呈 , 且使用方便 。
2.贾某 , 女 , 49岁 , 2003年8月就诊患者于就诊3天前发病 。左侧腋下及背部出现粟粒状丘疹和水疱 , 呈带状分布 , 自觉灼热疼痛如针扎 , 势如火燎 , 夜间尤甚 。舌红薄黄脉滑数 , 诊断为带状疱疹 。治疗时在疱疹连成块的皮肤及周围进行常规消毒后 , 用三棱针在皮损中间针刺数针 , 针数多少随患处皮损面积大小而定 。然后用大口径的火罐 , 于疱疹针刺处吸拔8~12min , 罐数多少随皮损面积而定 。取罐后擦掉吸拔出的血液 。把用老醋调成糊的云南白药敷于疱疹部位 , 每日2次 。同时口服云南白药 , 每日4次 , 每次0.5g , 7天为一疗程 。经用上法治疗2次后 , 疼痛明显减轻;3天后皮损大部分干燥结痂 , 疼痛消失;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随诊未见复发及后遗神经痛 。
按: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风火之邪客于少阳、厥阴经脉 , 郁于皮肤;或因感染湿邪 , 留滞手太阴、阳明经脉 , 导致肌肤营卫壅滞 , 发为疱疹 。辨证分为风火证和湿热证两型 。局部刺络放血加拔火罐 , 使风火湿热之邪随血外泄 , 以通营卫 。佐以云南白药口服及外敷以化瘀止痛 。刺络拔罐加云南白药镇痛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 , 能缩短病程 , 痊愈后无后遗症 , 临床疗效满意!11
3.丛某 , 男 , 76岁 , 患带状疱疹5日 , 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而来诊 。治疗:局部用生理盐水洗净后 , 取青白解毒散(青黛9g , 雄黄6g , 冰片3g , 云南白药3g)适量加蛋清、米醋各半匙调为糊状 , 外涂患处 , 上敷消毒敷料 , 48h后更换1次 。另用龙胆泻肝丸6g , 口服 , 每日2次 。用上法1次见效 , 3次获愈 。
按:本病多因卫气不固 , 毒邪外侵 , 与肝胆湿热互结 , 蕴于肌肤 , 阻滞经络 , 气血不通所致 。方中雄黄、青黛、冰片清热解毒 , 凉血散肿止痛;云南白药为外科圣药 , 其功效为活血化瘀 , 消炎镇痛 , 去毒散肿;龙胆泻肝丸清肝胆湿热 , 肝火降 , 湿热清 , 邪毒解 , 则诸症皆消 。二方相合 , 疗效甚佳 。
4.吴某 , 女 , 16岁 , 2002年5月就诊 。患者于3天前自感右侧胁肋部皮肤刺痛 , 并有灼热感 。12h后局部出现皮疹水疱 。经卫生室给聚肌胞肌内注射及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治疗 。诊见:患者右侧胁肋部有带状簇集性皮疹及绿豆大小的水疱 , 基底潮红 , 呈带状排列 , 宽约7cm 。即予蜈蚣雄黄散外敷 。蜈蚣3条 , 雄黄20g , 冰片4g , 云南白药5g , 青黛5g 。先将蜈蚣用文火炒存其性 , 研成极细粉末 , 然后再将研好的雄黄、冰片与青黛、云南白药混匀 , 装瓶密封备用使用时加香油调成糊状 , 外涂于患处 , 再加消毒纱布覆盖固定 , 用药12h后 , 疼痛即感减轻 , 24h后水疱部分结痂 , 48h后全部结痂而愈 。
按:蜈蚣雄黄散方中用雄黄、冰片、青黛、蜈蚣清热解毒止痛 , 佐以云南白药清热解毒、敛疮活血、消肿止痛 。香油甘凉 , 有滋润肌肤、解毒生肌之效
推荐阅读
- 云南白药加减治视网膜出血医案
- 加减号怎么打 加减号打的方法
- 云南白药加减治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医案
- 云南白药加减治挫伤性前房出血医案
- 云南白药加减治玻璃体积血医案
- 云南白药加减治作为牙髓盖髓剂使用医案
- 云南白药加减治拔牙后并发症医案
- 云南白药加减治急性智齿冠周炎医案
- 云南白药加减治牙龈出血医案
- 云南白药加减治牙痛医案